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溢价交易为什么不直接买股票(议价交易)

2023-04-07 08:59分类:BIAS 阅读:

公司一直在以创纪录的水平回购自己的股票——乔·拜登总统并不关心这一点。拜登在国情咨文中说, “企业应该做正确的事”,将更多利润投资于生产更多商品,减少股票回购。为了鼓励他们这样做,他提议将新的回购税提高四倍,达到4%。

但什么是股票回购,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我们聘请了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究公司财务决策的D. Brian Blank来填补我们的空缺。

1. 什么是股票回购?

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股票运作的基础知识。

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因此股东拥有公司的股份。公司将股票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通常是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向投资者出售股票。

然而,大多数股东通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来获得股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选择出售其在公司的所有权,而另一个人则购买。

作为部分所有者,当公司表现良好时,股东会看到他们的股票价值上升。

投资者可以从持有股票中获益的一种方式是一些公司支付股息,这是直接支付给股东的款项。股东可以从中受益的另一种方式是,以高于购入价的价格出售股票。总之,这创造了投资回报。

这让我们想到了股票回购——以及投资者喜欢它们的原因。

2. 公司为什么要回购自己的股票?

当公司有额外资金时,他们可能会进入二级市场并从投资者手中回购股票。这通常被称为股票回购或回购计划。历史悠久且不太注重快速增长的公司往往会更频繁地这样做。

公司出于各种原因这样做,例如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股票被低估并希望向华尔街发出乐观信号,或者因为他们只是想要另一种方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 这是任何公司的主要目标-而不是通过股息。

股东喜欢回购,因为公司通常支付高于市场价格的溢价。当公司购买自己的股票时,这会将其从市场上移除,从而在供应减少时提高股价,从而使现有股东受益。

据估计,美国公司在2022年回购了创纪录的1万亿美元股票。苹果是回购的最大用户,在过去十年中仅花费5570亿美元回购了自己的股票。

然而,大多数股东通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来获得股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选择出售其在公司的所有权,而另一个人则购买。

作为部分所有者,当公司表现良好时,股东会看到他们的股票价值上升。

投资者可以从持有股票中获益的一种方式是一些公司支付股息,这是直接支付给股东的款项。股东可以从中受益的另一种方式是,以高于购入价的价格出售股票。总之,这创造了投资回报。

这让我们想到了股票回购——以及投资者喜欢它们的原因。

 

拜登总统表示,公司应该“做正确的事”,停止回购自己的股票。

 

3、为什么拜登等人不喜欢回购?

像拜登这样的批评者认为,股票回购代表了短期思维,实际上并没有创造任何实际价值。相反,他们争辩说,公司应该将更多的利润用于投资于更具生产力的活动,如业务运营、创新或员工。

将公司赚取的资金返还给股东确实意味着可用于其他投资的资金减少。在他的演讲中,拜登特别呼吁“大型石油”公司利用他们从高能源价格中获得的创纪录利润来回购股票,而不是投资新油井来增加供应——并帮助降低天然气价格。

但是否投资增加国内生产的决定是一个复杂的决定。例如,公司现在不投资新井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回购股票。原因更多地与石油公司及其股东认为投资更多供应无利可图,原因有很多,包括全球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对绿色能源的推动,这必然以减少未来对化石燃料的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股票回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充满争议,但它们与股息非常相似,不会引起政治家的同样担忧。

4. 增加税收会导致回购减少吗?

1% 的回购税实际上是全新的。

国会于2022年通过了这项税收,作为《降低通胀法案》的一部分。它于 2023 年初生效,仅影响100万美元或以上的回购计划。

通常当一项活动被征税时,它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因此,我预计这项税收会促使公司减少在回购上的支出,而将更多的钱花在其他地方。虽然政客们打算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于他们的生产能力,但公司可能只是花更多的钱来支付股东红利。

由于税收是新的,因此很难评估其实际影响。据报道,公司在2022年加快了回购计划,以避免缴纳税款。

但2023年的早期数据表明,1%的税收并未显着阻止回购。公司在1月份宣布了1320亿美元的回购,是一年前的三倍,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月份。

拜登将税收提高到4%的提议可能会更多地改变企业行为。但同样,这可能只会导致更多的股息支付,而不是他和其他人希望的其他类型的投资。

此外,鉴于共和党控制众议院,而民主党在参议院仅占微弱多数,该提案短期内成为法律的可能性很小。

大公司决定将资本分配到何处——是建厂、雇用更多工人还是回购股票——的原因很复杂,而且在我看来,他们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这些决定有很多方面和影响,不一定是坏事。我相信,当您下次听到政治家 说“公司应该做正确的事”时,这一点值得记住。

半路和打板是短线必须具备的两个技能。

两个操作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不是一个买的低点,一个买的高点的关系。

原则上:

适合半路的也适合打板。

但是适合打板的不一定适合半路。

1,半路。

打板和半路都是要选板块效应好的。

1),半路的股票股性要好。

就是量价承接要比较好。

量能平稳过渡那种才适合半路上车。

2),半路要有性价比。

半路就是要赚到当天的收益。要有性价比,如果开盘价高于5%以上,原则上不要半路。

3),半路要预备失败。

半路上车的票原则上炸板也要能出来,就是可以出局。

原则上要哪种量价换手充分的才适合半路。

比如这种,四个板量价过度平稳,开盘不是很高,才可以考虑半路上车。

半路就是9:25分就要买。

2,打板。

1),打板就是打连板和首板。

首板原则上只要技术形态和板块较好,都可以打。

连板要板块效应较好,同时大盘,个股板块地位,个股形态和位置都要考虑。

连板必须上板块龙头。

2,打板原则上也要量能配合。

但是没有半路那么高,打板可以是缩量的票,但是半路一般不能做缩量票。

3),打板价格最高。

打板没有性价比,就是买最高。

打板就是买在最高,

4),打板要预备认输计划。

打板如果炸板。如果次日不能拉起来,就要认输。

像这种四板之后缩量又是高开的票,原则上只能打板,不能半路。

散户原则上只买三板,四板,五板。

后面不要买。

像这种封板了还好,不封板就会大跌。

这种票半路的风险特别大。

打板和半路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做不了半路。

就只做打板。

因为半路的要求极高。

对股票要求也极高。

搞得不好就是一个十几厘米的亏损。

打板就是只要不炸板就行。

原则上次日溢价的概率大于低开的概率。

总结:

半路是输了也不怕,一般要能出局,当天就能赚。

打板就是炸板了,一般50%要学会认输,能解套的都是有信号的,不能解套的千万不要死扛,卖的越早越好。

打板当天没得赚。

确定性打板要比半路强很多。

半路的票要比打板的要求高很多。

能半路的也可以打板。

能打板的未必能半路。

编辑导语:交易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它可以是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以物易物;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易平台也不断发展,交易的多种形式也在发展当中;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交易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鲁迅说:研究交易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懂了交易,智商情商都会提高86.4%,烦恼也会消失95%。

但问题来了,什么是交易,鲁迅没有说,今天笔者告诉你。

一、交易的定义

交易平台的核心是达成交易,交易平台为何能存在?

因为交易平台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促成交易。

交易的定义是什么?有支付行为就算达成交易吗?

借用一位老师对交易的定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价值的交换。

  • 一手交钱:货币支付是价值交换的媒介,钱是工具。
  • 一手交货:卖方收到钱,买方拿到货,钱货两清。

从这里可以看出交易是一种互惠行为,让双方都收获了更大的价值。

要想达成价值的交换,前提需要交易双方对商品价值的衡量达成一致,即价值的确定性。

所以交易的重心在于从线下到线上,均围绕价值的确定性交换而展开。

线上涉及到的环节流程多,空间大。线上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割裂开了。

割裂,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东西来保证价值的确定性,以完成目标。

为了更好达成价值的确定性,大部分交易平台都经历了:商品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定价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支付标准化,物流标准化。

简而言之,交易流程=消费(消费场景+商品信息+支付)&供应(商家渠道+商品供应链+物流)。

在过程中达成价值的交换,即交易。

二、交易的成本

凡是交易,必有博弈,凡有博弈,必有成本。

成本分为两part:用户的成本和平台的成本。

用户的有限理性会追求个人成本最低,平台会更看利润即投入产出比。

用户的成本按照决策流程:产生兴趣(搜寻成本)-收集信息(鉴别信息成本)-评估价值(比较成本)-做出决策(议价成本,决策成本,支付成本)-执行履约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平台的成本按交易流程(部分参考自少楠老师):

1. 购前的匹配成本

首先需要保证需求(买家)和供给(商家)一定数量的业务成本(业务团队业务成本和人力成本)。

尤其是保证供给的增长,之前一篇文章也聊过供给有多么重要,从数据结果看,供给可以驱动需求。

其次在于供给与需求如何有效匹配,即订单如何分发产生的研发成本与业务成本。

种类越多(如58同城上的二手商品),即时性要求越高(如滴滴打车),供需越稀疏(房屋装修),其匹配难度就会越大,平台付出的交易成本越高。

2. 购中的议价成本与定价成本

先说议价成本。商品没有确定的价格时,就会有巨大的议价成本。

议价成本本身是用户的,但是会带来平台交易效率低下,需求和供给侧都会深受其苦。

所以大部分商品都做了定价(确定的价格),但也有交易场景就适用于议价。

如菜市场和小摊里的讨价还价,如果强行定价,生意不见得会更好。

再说定价。每一个你能看到的价格背后,都是平台付出了大量研究和试错才决定的最终价格。

单个商品的定价需要考虑固定成本和弹性成本。

固定成本包含商品成本、物流成本、税务成本、其它实体成本。

弹性成本包含季节性、地域性、供需变化因素、额外服务费用(如人工服务)。

有了详细成本核算后,到底用成本定价、竞品定价、消费者定价还是收益管理定价等,是具体策略。

3. 购后的执行成本

平台本身中立,需要保障需求和供给两端的权益,同时保证公平性的原则。

在交易执行过程中有监督、预警、风控、业务规则、售后、客服等成本。属于非常重要但不紧急的业务类型。

如货拉拉的这次事件,交易过程中平台付出的监督成本太少,就容易出现大问题,不发生是0%,发生就是100%。

三、交易平台的分类

交易是不同场景下的消费行为导致的,区分交易平台的类型更有意义。

交易平台本身也是信息撮合平台,只是撮合的信息都是与交易强相关。

交易发生的前提,是平台先达成交易信息的有效分类与展示。

之后对信息如何进行匹配或者说分发,是核心。匹配的前提是标准化,分为供给和需求侧的标准化。

所以我这里倾向于按照匹配逻辑对交易平台进行分类:

①仅提供信息撮合,其它的交给供给和需求自己去谈,如相亲、招聘。

可以让需求侧主动去挑选(如淘宝),也可以让供给侧去挑选(如滴滴),也可以权利给到双方(如二手市场)。

我把这类平台分类为信息撮合类交易平台。

②提供信息撮合,还提供一定的匹配逻辑。

可以根据需求匹配供给,如抖音。也可以根据供给匹配需求,如货拉拉。

匹配的深浅度可做区分,浅的提供信息筛选,主动选择权交给供给或者需求,如滴滴的抢单模式,公众号的订阅模式。

深的直接达成平台分发,如滴滴的派单模式,抖音的算法推荐模式。

我把这类平台分类为信息分发类交易平台。

四、交易的匹配规则

提升交易成交率的核心就在于匹配规则,即不同订单如何匹配给不同用户。

以抖音这款内容型产品举例,通过算法推荐能明显提升信息分发的效率。

抖音推荐策略基于两个维度:物以类聚(你喜欢A就可能喜欢B),人以群分(和你相似的用户喜欢A,你也可能喜欢A)。

那么对于交易平台,如何进行订单的有效分发?

有5种逻辑。

1. 订阅模式

这里举下滴滴的例子。

如果滴滴司机常跑A到B点,那么司机可以主动订阅这条线路,让平台常推荐从A到B点的订单。

对于同城短途来说,订阅模式可能不太靠谱,因为司机不需要稳定的线路即可养活自己。

对于长途物流来说,因里程长耗时长价格贵且司机每月所跑单量有限(基本不超过10单),订阅模式倒是一种不错的模式。

理论上每笔订单的起点与上笔订单的终点一致司机运输效率最大成本最低,但现实情况下往往不可能。

所以长途司机在意的:稳定的订单量&能串起来的订单线路。

再思考深一点,司机需要的是收入,是稳定需求的订单量。

稳定的订单量需要稳定的货主和稳定的货源,而稳定的货源会导致稳定的线路。

所以订阅模式下,是我们需要稳定的供给或需求。

在内容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的UP主其实都是订阅模式。

2. 基于地理位置分发

物理角度下,基于地理位置从近到远分发订单。

网约车有个概念叫全局最优,除了地理位置还会考虑天气、时间、区域内司机收益、司机等级、用户性别、用户偏好等。

说到底,还是地理位置为主,其它因素为辅。

本地生活类平台和陌生社交平台也常考虑基于地理位置分发信息。

3. 基于好友关系进行分发

前提是平台能有用户的好友,基于好友的喜好行为进行订单分发。

这条规则看似只能在内容型产品上适用,因为基于自私性原理,人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

但是在电商领域其实也适用,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朋友买过的东西,我会更加留意。

对于物流领域,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平台本身无社交链关系。

4. 智能算法推荐

基于用户对订单的搜索,点击,停留,完单等行为分析用户最喜欢的订单,进行推荐。

此方式最科学合理,但研发、迭代成本巨大,最初的推荐匹配度不会很高。

5. 人工编辑推荐

一般与智能算法结合来做,先人工,再智能。

有了智能,还需要人工,算法没有业务的价值观,但是人有,且需要有。

对业务的价值观是需要有的,因为只有人比机器更知道重点推什么业务更靠谱。

交易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只是一个开端,笔者后期会更深入到细分的交易点去聊。

本文由 @小河运营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当免费成为惯性,用户不理解时,平台应该如何做决策?

|《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姚赟

头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二手交易正在告别“免费”时代?

日前,有消息称转转平台将对C2C二手交易的“自由市场”中交易成功的订单收取千分之六的支付通道费,引起业内关注。一时间,二手交易是否应该也像其他一些平台那样收费引发争议。

转转近日对此进行了回应。回应表示:由于微信/支付宝公司需要对收款人收取千分之六的服务费,即支付通道费。从5月30日起,平台“自由市场”的C2C交易中,交易成功给卖家打款时上述支付通道费将由平台代为扣除并支付给微信或支付宝;费用额度上,公告显示需交支付通道费的用户是30元封顶,如果出现超额情况平台也会对超额部分提供补贴。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逐渐流行,闲置分享经济在中国逐渐兴起,即消费者以交换、转售等方式处理闲置的物品或服务,以获得经济或精神上的收益。闲置经济与Z世代的崛起,也推动了二手交易相关平台的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国内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已达万亿。

与此同时,以闲鱼、转转为代表的国内综合性二手电商平台成为用户提供C2C闲置物品交易的主要选择。垂直细分领域,多抓鱼、红布林和找靓机等平台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关于二手交易是否应该收费的争议,始终困扰着各家平台。

近几年,包括闲鱼、转转在内的一些国内二手交易平台还在免费、补贴,国外二手交易收费却已是很常见的商业模式。比如日本的Mercari、美国本土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PoshMark、Tradesy等,它们的收费比例均在10%~20%不等。

以免费获取流量和规模的商业模式,适用于企业周期的哪个阶段?平台经济从免费走向收费,有哪些考量?当免费成为惯性,用户不理解时,平台又该如何做决策?同时,为何国外国内二手电商玩法完全不一?国内二手交易市场中体量更大的平台还在免费,转转为何做出不再全额补贴支付通道费的决定?二手交易市场健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和转转集团CEO黄炜聊了聊。

 

来源:受访者。

 

发布代扣费公告前,做了近半年的讨论与测试

《中国企业家》:转转这次发布公告后,很多人认为,或许从转转开始,二手交易也要开始像其它消费领域一样告别免费时代了?您觉得影响会有这么大吗?

黄炜:我觉得至少我们是表明了某种态度。

在代扣支付通道费这件事之后,业内很多人都来说感谢你们走出了这一步。转转在做二手闲置流转,我们也知道整体行业前景比较不错,应该还会有越来越多人进来,越来越多的公司跑出来。我们确实是希望能够提出并解决现在市场面临的问题,推动这个行业走进正轨。

《中国企业家》: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黄炜:行业内会有很多交流,比如平台提供服务,收费本应是一个合理的事情。一味的靠免费吸引流量,并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比如你天天能免费领一杯咖啡,哪怕质量很差,口感没有星巴克、瑞幸或者其他品牌的咖啡好喝,也还是会对这些品牌产生影响。

千分之六的支付通道费,我们不是收给自己的。本质上,到今天为止转转平台“自由市场”的C2C交易仍然是一个付出的状态,我们的工程师、客服,还有审核人员都在提供服务。这次只是交给支付公司的钱,我们不再进行全额补贴。

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表态和执行,如果能够改变现在这种所谓免费带来的一家独大思维,让市场更充分的竞争,相信不久会有更多好的公司(涌现)出来。

《中国企业家》:之前转转一直是全额补贴,为什么选择在这时收缩对支付通道费的补贴?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千分之六”的费率是如何制定的?

黄炜:我们其实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代扣支付通道费,内部也曾有过争议。

发布公告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将近半年的测试。测试发现,对真正的C端消费者在交易收益方面的实际影响不大,可能有一些平台上的商家会有想法。比如C2C交易中卖100块钱的东西,卖家和买家在议价的时候可能会砍下来二三十块钱;而从支付通道费的费率看,100元的交易额中支付公司收六毛钱,本质上对平台上卖闲置物品的普通C端消费者来讲收益影响并不是很大。

千分之六也是支付公司的市场通行费率,平台只是帮助第三方代扣,并没有从中间收取费用。

《中国企业家》:封顶30元这个数字,是有特别的考量么?

黄炜:根据5000元的标准来划定,千分之六的支付通道费是30元。二手单价并没有那么高,用户一年中卖出的产品的价值,高位差不多是2000元,我们定在5000元,也是希望更多人能更频繁的交易闲置物品。

《中国企业家》:自由市场C2C业务在转转的业务占比大吗?

黄炜:大概占30%左右。

《中国企业家》:之前垫付的成本压力大吗?

黄炜:从创立到现在,我们已经补贴了接近两个亿。

《中国企业家》:平台能否覆盖这笔成本?

黄炜:我们的C2B2C模式里会有收入。

《中国企业家》:你刚才提到发布公告之前,内部有半年的讨论,也做了相关测试。最终影响你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黄炜:我们今年年初开了一个战略会,讨论C2B2C以及C2C两种商业模式的发展。我们认为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成立,特别是这种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模式,就应该有收费的空间。如果C2C模式长期因为市场竞争的原因连支付通道费都不能代收,还要去大范围补贴,我们自己也无法坚信这个模式是否能够成立。

虽然这个决定是比较难下的,但我们希望C2C交易是一个能够产生消费者价值的模式,还是要看长期价值。如果长期价值在,我们相信用户最终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企业家》:支付通道费,是否是电商行业常见的一种服务费?提出要代扣支付通道费后,消费者的反应转转预判到了么?

黄炜:支付通道费这个事情此前一直存在。我们其实更愿意以此来讨论、解决二手交易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按道理这个行业帮助买家和卖家撮合交易,平台则通过收费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一件挺合理的事。

在国外,二手交易收费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日本的Mercari、美国的二手交易平台PoshMark、Tradesy等。从国外平台看,如果只是做一个撮合,类似于闲鱼和转转“自由市场”的C2C交易,通常是收10%;如果你做了中间服务,比如做C2B2C模式下的质检等居间服务,一般能收到20%-30%左右。比如the realreal,基本上能够收到34%左右的费用。

中国的消费者为什么对此比较敏感?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一些公司没有收费,让很多人看到了眼前免费的利益。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背后会真正产生什么影响。有人可能会说平台免费挺好的,但市场中还有一个说法: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比如把用户“免费”吸引进来,但是如果平台不做服务,生态可能会乱,大家交易时还要担心会不会“翻车”,信任度差就不能形成很好的循环。

所以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我觉得现在国内的二手交易市场中,收费的平台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来源:受访者。

 

《中国企业家》:前期免费,后期收费,正常情况下用户都很难接受这种变化。但理性看来,市场和用户现在有这么大的反应,早期平台方是否也没有起到教育市场的责任?最近的一些讨论中也有人会问:国内有其他更大的二手平台都还在免费,转转为何做出代扣支付通道费的决定?

黄炜:我觉得是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也是转转最早没有收费的因素。行业里体量比转转大的闲鱼为什么不收费,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闲鱼在业内被认为不是一家纯粹独立运营的公司。闲鱼在阿里体系内,可以从淘宝获取流量和用户,支付通道也可以获得支付宝支持。但不收费,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策略。

上面提到,我们也只是代扣支付公司收取的支付通道费,平台的C2C交易其实仍然是对卖家免服务费的。为什么还在免费?就是因为这种免费的竞争方式存在。

其实我们也是很辛苦扛到了今天,如果2019年往C2B2C模式转型没有成功,公司早就死掉了。但是我们不希望行业里其他公司都像我们一样艰苦,我们有运气的成分在,整个二手行业里因为“免费”打压而死掉的公司已经足够多了。

在欧美,消费者可能为了服务可以多付出10%~20%的溢价成本,甚至是30%~40%;但在中国做服务,平台未必能够通过收费去平衡掉自己做服务的投入。某种程度上,这种“免费”策略,对整个行业的成长是很不好的。

国内外平台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市场存在畸形

《中国企业家》:为何国内外的二手交易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黄炜:我觉得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国内二手市场存在畸形的竞争模式。二手平台不像浏览器、网站,更像是做电商,把一件闲置、没有价值的东西变现出了价值。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平台付出劳动,收费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按道理说中国的用户人数更多,二手市场规模更大,有可能国内的平台只收5%的服务费就能实现公司的盈亏平衡了。

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二手交易市场发展很好的地方,提供C2C交易的平台几乎都是在收费的,但是国内的状态恰恰相反。

有的国家仅提供C2C交易的主流平台就有10多家,但在国内明明市场前景更好,到现在这么多年也只发展起来两家在做C2C交易;转转已经补贴了近两亿元的支付通道费,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初创公司,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更多。

所以我们才认为“免费”模式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低价倾销”,是不可持续的策略。

《中国企业家》:无论是二手市场,还是其他领域,大家在竞争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无可避免,想更好的生存应该做什么样的尝试呢?

黄炜:转转最早也是以C2C为主,但在竞争压力下,2019年开始我们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有服务的交易平台上。在C2B2C模式下,我们做质检,希望为买家和卖家搭建更便捷、更靠谱的服务平台,这是我们在市场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路。

在我们行业里面,有比如手机3C、二手奢侈品,再或者二手图书等等品类;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是在以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服务来进行创新;而且我们也能看到消费者是愿意为了服务支付额外的溢价的。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喜欢C2C淘东西、享受捡漏乐趣的消费者,可以选择C2C;如果是想省心卖掉闲置或者买到更放心有保障的二手商品,那你也可以选择有服务的交易。

平台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越来越多的选择权是应该给到消费者的,而这也是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二手行业欠缺的。

业界、消费者需要打破对二手“脏乱差”的偏见

《中国企业家》:目前二手交易平台的行业格局,你认为会有新的变化吗?

黄炜:我觉得整个二手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处于上升阶段。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类走向二手流转,走向循环经济市场;另一方面,也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出现,未来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

今天的中国二手交易市场,缺的不是免费的模式,缺的是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和更多的从业者加入进来。大家本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层级的服务,并且能够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再增加对服务的投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只有这样,整个二手行业才能繁荣起来,闲置的物品才会因为有越来越好的平台服务进入到流转领域继续发挥价值。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二手交易市场要发展起来,其实需要的不是这种“免费”,而是服务;业内这两年一直也在讨论,包括闲鱼、转转以及其他公司在内,大家是否愿意或者有信心都走出来独立发展,各凭真本事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一起来推动行业进步。

《中国企业家》:你刚才提到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进去,目前大家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壁垒?

黄炜:首先二手这件事确实也是比较难做的。新品的网站,出售的是从厂家出来就标准化的商品,平台通过销售分发给消费者就可以了;二手闲置交易,平台是需要从C端用户那里收来闲置物品,如果是做服务就需要把这些非标的物品尽可能做到标准化,然后再分发给更多的买家,做到标准化确实也有一定的门槛和难度。

《中国企业家》:这个门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一点?

黄炜:首先是要建立标准化的二手交易体系。为什么转转做质检,就是通过质检体系把非标品进行标准化的鉴定,比如成色怎么样,九成新还是八成新,它的功能有没有问题等等。

第二个难点是运营,如何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手市场里,供给和需求都是分散的,会使很多初进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在开始时无法实现信息互通。有可能找了很多卖家,但是没有找到买家,也可能找到很多买家,但是没有卖家,都不行。所以目前有很多创业者是从书来切入,或者在某一个很小的品类里达到买家和卖家的循环。

 

来源:受访者。

 

《中国企业家》:一直以来大家的认知是互联网服务是免费的,直到近几年发生了新变化;转转在公布代收支付通道费时,抖音也发布了这样一个公告,将向本地生活商家抽取服务费。您觉得二手交易市场最健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炜:我还是比较建议能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外,就是便捷的服务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客观说,目前国内二手行业内好的服务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更多青睐。我们也希望消费者通过交易来感受、了解不同品类、不同平台提供的不同层级的服务。

在这个市场,现在确实还有太多的偏见。对于从业者和用户来说,都要打破对二手交易行业的偏见,共同推动这个市场能健康、有序发展起来。

《中国企业家》:很多人会拿中国的二手交易市场和日本等国家成熟的市场对标,如果我们想要形成一个像日本那样比较完善的市场,你觉得还需要完善哪些规则?

黄炜:除了刚才说到的打破偏见,我们也看到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出台了各项政策,非常期待这些政策细则更快落地,这样合规公司的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减轻,同时市场规范发展也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二手交易市场也要做到好省多快

《中国企业家》:如何打破偏见?在这个过程中,转转在服务上的特色和护城河是什么?

黄炜:我觉得努力把二手的服务做到像新品消费一样,就是一个最好的状态。主要是在质检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让消费者能够更放心二手商品的质量,体验到像新品一样的七天无理由售后等等,这也是转转的核心竞争力。

电商领域以前有一个说法叫多快好省,我们认为二手交易行业里面的顺序是好省多快。

我们要先做到“好”,打破大家对二手交易行业脏、乱、差的偏见;其次就是“省”,因为大家会和新品做比较,;再就是让消费者了解“多”,二手消费已经覆盖几乎所有的消费品类,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此外物流也是可以做到新品物流标准一样的“快”。最终,我们希望达到平台和消费者是彼此信任、相互奔赴的状态。

《中国企业家》:好省多快之外,其实最终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从您进入行业,一直到现在,你觉得这个行业的信用体系现在足够完善吗?

黄炜:我们认为信用是二手非标品消费领域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目前市场内会有其他一些玩家采用支付信用、视频直播等方式来提升信任度,在我看来这些都还不够。只有专业的团队去做质检,去提供售后保障,信任度才会逐渐提升,这确实也会付出很多的成本,使得商业模式比较重,但这就是这个行业的解法。

《中国企业家》:未来如果提到转转平台,你希望留在大家心中的几个标签是什么?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

黄炜:我觉得就是官方验,更靠谱。

《中国企业家》:现在让你畅想一下,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之后,你希望闲置交易市场是什么样的?

黄炜:我们希望到那时能有更多提供二手交易服务的公司出现,大家的选择更加丰富。就像我们今天买新品,可以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购买,也可以到线下实体商店去买。

随着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层次的服务,大家的多元需求会不断得到满足,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市场。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深港通港股标的股(深港通成份股)

下一篇:股票(002403股票怎么找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