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互联网保险新规(互联网保险概念股票)

2023-04-20 20:03分类:资金仓位 阅读: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夏淑媛)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在总结2022年人身险产品日常监管、产品问题通报等工作基础上,银保监会汇总编制并下发了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整体来看,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共有90项违规行为“上榜”。相较2022年版人身险“负面清单”,今年又新增8条内容,涉及备受市场关注的增额终身寿险减保规则、投资收益假设、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以及养老年金产品、慈善赠药等条款。

此前,银保监会曾表示,各险企应当严格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对于其他公司产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及时变更、停售类似产品,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报告、认真整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升级,增额终身寿险减保规则不明确、定价费用率显著低于实际费用率等90项行为“上榜”

据悉,2023版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在202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内容涉及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等。

在2022版的基础上,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新增8项违规行为,具体如下:

在产品条款表述方面,“条款约定可随意变更被保险人,违背保险原理,侵害保单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医疗保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包含“被保险人用药时长符合慈善赠药申请条件,但因被保险人未提交相关申请或者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导致慈善赠药申请未通过,或者在慈善赠药申请通过的情况下,因被保险人个人原因未领取慈善赠药而发生的药品费用等表述,涉嫌加重被保险人义务等”的内容被新增列入负面清单。

在产品责任设计方面,2023版“负面清单”中,分别各新增1条增额终身寿险产品、1条养老年金产品责任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规则不明确。二是养老年金产品通过调整降低产品前期的身故利益来贴补增加后期生存给付的利益,并在产品宣传时承诺超定价利率的长期高回报。

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增额终身寿险的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较公司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增额终身寿险的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保险产品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偏离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趋势,存在定价不足风险”;“保险产品的附加费用率超过监管规定上限或个别年龄点收益超过定价利率等”4项违规行为也被列入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爆红,但在产品热销的同时,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

2022年11月,监管就曾通报3家险企报送的4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业内人士指出:“增额终身寿险的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较公司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潜藏费差损风险,而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容易造成利差损,两者都是保险公司为了用增额终身寿抢占市场的激进方法,对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人身险产品监管常态化,将压实总精算师落实好产品审核把关第一责任

当前,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已成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对照参考,也是监管部门进行产品报备管理的抓手。

早在2018年5月,人身险部曾对人身险产品开展专项核查清理工作,对违规开发产品、产品设计异化、损害消费者利益、开发“奇葩”产品等4种行为进行严查,并同时发布2018年版的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要求保险公司对照负面清单进行自查整改。

2019年,银保监会又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通报制度。此后,银保监会先后多次通报人身险产品问题。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13次通报人身险产品问题。其中,2019-2022各3次通报,近70家人身险公司“中枪”,20余家公司被多次通报。

同时,银保监会也于2021年1月下发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73条内容覆盖产品条款、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

在2022版“负面清单”时,银保监会要求各公司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保障需求;同时,应结合2022版“负面清单”,依法合规开发和销售保险产品,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而在最近一次人身险产品问题通报中,银保监会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应当持续加强产品开发报备工作的审核把关,总精算师需落实好产品审核把关的第一责任,及时发现产品设计、定价、精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险企也要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并及时整改。

同时,银保监会将重点在意外伤害保险、互联网人身保险、非重大疾病类产品使用新重疾定义等方面,对各公司产品开发、销售等行为进行持续监测,坚决打击违规开发保险产品、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等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大家办理很多业务都方便了许多,购买保险也是如此。相较于传统投保方式,通过互联网买保险不仅方便快捷许多,可以筛选的范围也更广泛,还更加透明便宜。

不过,在网上买保险有好处,自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操作不好,也很难买到让自己满意的产品。

为了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网络投保体验,梧桐君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网上买保险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注意产品保障是什么

对于买保险这件事情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清产品保障。如果产品保障与需求不匹配,那么花多少保费都得不到理想的保障。

因此,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查看保险的保障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理赔,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理赔。

比如,某款产品在条款中说明是对医疗费用进行报销,那么就属于医疗险。针对医疗险,投保人要看它的具体保障项目、对应保障额度、报销比例、免赔额等等。

如果在投保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忽略,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二、注意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

保险并非是愿意出钱就可以买到的产品。不同产品都有着投保门槛,只有达到投保门槛,通过保险公司审核,才能顺利投保。

因此,仅仅找到优质的保险产品还不行,还需要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请专业人士帮忙,不要自己盲目决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众多保险产品中,医疗险和重疾险的投保门槛都比较高,很多健康欠佳的人群会被拒保。因此,在投保前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要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关键是认真查看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进行投保审核的一种手段。在被保险人完成健康告知后,保险公司会给予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拒绝承保等结果。

当然,在网上投保的时候,万一做完健康告知后被拒保,还可以通过智能核保以及人工核保再次尝试。

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为了顺利通过审核就对保险公司有所隐瞒,否则成功投保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三、注意缴费情况

在网上买保险的时候,还要注意缴费情况,弄清楚缴费方式、缴费金额等等,看是否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

比如,一些百万医疗险是按月缴费的,首月只要1元钱,看起来很便宜。不过,从第二个月开始,保费就会恢复正常,变为每月几十元或上百元。

再比如,重疾险的保费整体较贵,分10年交和分30年交差距很大。如果没有选对缴费方式,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关于网上买保险要注意什么,就给大家介绍得到这里了。总的来说,在网上买保险的门道有很多,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

 

12月6日,水滴公司(NYSE:WDH)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三季度公司共盈利1.7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仍实现稳健的财务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盈利4.82亿元。伴随着强劲的业绩利润与宽松政策多重利好叠加,公司近期股价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过去三个交易日暴涨24%,充分彰显了投资人对于公司发展的巨大信心。

 

作者 | 独角兽研究员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水滴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以提供保险和医疗保健服务为主的互联网科技平台。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水滴代销的寿险和健康险新单规模在独立第三方平台中位列第一。独特的品牌优势及商业模式,是其能跳脱于其他同业机构,并能将保险高效的传递的原因之一。

 

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水滴公司延续了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第三季度再次实现了稳健的业绩表现。第三季度,通过水滴保产生的首年保费("FYP")达到了17.853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8.4%。净营业收入为7.722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0.1%。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82.4%,总运营成本和费用同比下降50.5%。净利润为1.696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为正。公司持续实现正向现金流,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余额达到35.886亿元,比2022年第二季度末增加了3.005亿元。

 

亮眼的业绩、全球稀缺的保险商业科技模式,叠加国内宏观经济复苏前景、地缘政治及全球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在中概股此轮史诗级反弹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水滴公司的股价短期内将迎来一波新的反弹。本月,公司股价已上涨近30%,10月至今更是反弹逾90%,预计长期可回升至6-7美元的区间(即上涨200%-250%)。

 

 

医疗保障存在缺口,互联网保险行业增势强劲

 

受到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因素的驱动,未来我国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总支出占GDP的7.2%,而美国为12.0%。2019年我国保险和众筹等仅覆盖了医疗支出的33%,居民自付比例达到67%,商业保险仅覆盖3.4%。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保障缺口将达到7万亿,给我国的商业保险产品带来增长机会。在巨大的医疗支出缺口和居民保险意识增强的推动下,艾瑞咨询预测,我国保险总保费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7.8万亿元人民币。

 

保险经纪或代理人可以围绕客户更精准地提供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欧美国家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艾瑞咨询预计2024年通过保险经纪和代理的总承保费(GWP)将达到7940亿元,占寿险和健康险总额的13.0%。

 

在技术应用周期和监管周期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互联网保险的规模经历了爆发式扩张到收缩又重回增长的螺旋向上式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的增加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源动力,监管则是行业发展的扰动因素。在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态度也经历了过度乐观到谨慎再逐步转回乐观的过程。

 

根据中保协数据,2011-20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实现65%的复合增速,2020年已经达到2,909亿人民币,而互联网渗透率仍仅为6.4%。据中金公司预计,2021-2030年互联网保险将实现24%的复合增速,2030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元。

 

 

从用户角度看,随着年轻、教育程度高、主动保障意识高、习惯在线消费的群体到达保险消费年龄段,互联网保险的目标客群正在快速扩张。90后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数量占比相对70、80后快速提升,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数量也在快速扩张。未来10年,随着00后逐步接近30岁,预计大量的新客户将会选择通过互联网保险来满足保险需求。

 

从产品角度看,未来10年互联网保险的增量同时来自于切分部分传统保险产品的增量和互联网保险独有的新产品。对于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传统产品(如重疾险、车险等),实质上是传统产品的互联网化并把销售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其增长驱动力为不断增长的愿意网上购买保险的人群和互联网平台不断提升的流量转化能力。对于特定互联网场景下衍生出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如退货险和互联网信用保证保险等,这部分业务覆盖了传统保险产品不保障的新的风险类别,是保险业的净增量。

 

创新行业龙头,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水滴公司(Waterdrop Inc.)创始于2016年,创始人为美团10号员工沈鹏。水滴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高层在互联网和保险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自创始至今,公司先后经历了多轮融资。创立之初便得到美团的天使投资,IDG、腾讯投资、高榕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相继支持;博裕、瑞士再保险两家著名机构也分别参投,腾讯6轮全部参与。6轮融资接近44亿RMB。

 

水滴公司目前有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保险保障和医疗健康,其中保险保障板块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筹(2016年7月上线)、水滴保险商城(2017年5月上线)、水滴公益(2018年7月上线)等业务线;医疗健康板块包括水滴健康(2020年8月上线)和水滴好药付(2020年7月上线)等业务线。

 

起源于互联网筹款平台和互助平台,水滴“筹款”+“保险”+“健康”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稀缺性。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水滴代销的寿险和健康险新单规模在独立第三方平台中位列第一。

 

 

水滴的营业收入来自四项业务:1)向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经纪服务获取的佣金;2)水滴互助计划中收取的会员费和管理费;3)向其他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提供技术服务;4)其他业务。其中保险经纪收入为主要收入,且占总营收比例上升。

 

截至2022年9月30日,水滴保向用户提供536种保险产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454种。2022年第三季度,重疾险贡献的首年保费比上季度增长7.8%,占整体首年保费的28.6%。经纪业务是公司的主要增长动能。

 

此外,作为互联网科技平台,水滴借助自己的数据优势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向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其精准获客,提高客户留存,提升理赔效率和运营效率。2020年该部分收入快速增长,占总营收比重从3.4%上升至6.4%。

 

与此同时,公司在2020年先后上线了水滴好药付和水滴健康,向药险结合和健康服务领域发起探索,起到吸引流量和挖取单客价值的作用,提高单个用户的变现价值,丰富收入来源,带动长期增长。

 

水滴好药付定位为药品创新支付平台,通过连接商业保险、药企、药房和患者,帮助用户借助保险进行药品支付和药品控费。用户需支付299元每季的会员费,在平台上购买药品目录内的药品时可以获得折扣。目前好药付主要涵盖新特药、重疾药物和慢性用药等价格较高、且大多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品。用户加入好药付会员时,需要授权同意水滴好药付作为投保人为会员投保特药险并代为领取相应的保险金,特药险将保险金赔付作为补贴药品差价的来源。好药付主要针对水滴保险保障体系内外的带病个体,水滴筹的受赠人、互助计划的受助人以及保险商城的理赔用户中多数某种罹患疾病,不同于竞争激烈的健康体市场,带病体的诸多保障需求尚未被满足,水滴好药付致力于帮助带病体缓解药品费用负担。

 

水滴健康于2020年8月上线,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体检预约以及保险保障等服务。水滴健康采用与医疗机构、医生签约的轻资产模式,为用户提供涵盖全科室的在线问诊等服务。由于采用与外部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轻资产模式可以低成本地为用户提供广泛的医疗问诊服务。

 

相对于同业机构,有一定比较优势

 

总体来看,按照在保险经营中参与环节不同,我当下中国保险科技产业链存在三大方向,销售端创新、产品及服务创新、数据和技术创新。销售端创新,即通过将互联网流量转化销售保单,替代传统的通过代理人或者其他中介渠道获客。

 

水滴公司能作为销售端创新这一方向下的龙头企业,其相对优势主要在于高管团队、商业模式、品牌、科技能力四大维度:

 

管理团队优势:同时具备互联网基因与保险视野。由于保险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实现领先的保险科技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保险视野。水滴的创业团队和高管团队大多具有美团或其他互联网公司背景,这使得公司在自上而下制定战略时采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奠定了公司的互联网基因;同时水滴的管理层中有多位资深的保险行业专家,具有较强的保险视野。兼具互联网基因与保险视野的管理团队有助于水滴借助互联网等科技力量提高保险 销售效率,推动行业的产品创新。

 

商业模式优势:1)广泛触达:水滴筹能够快速地触达大量个体,同时增强其对于疾病发生的感知。即使并未转化为付费用户,多数流量也将对水滴产生一定的品牌认知,使其在第三方流量平台引流时获得更高的投放效率;2)高效筛选:水滴保通过用户的短险购买行为判断其保险意识和支付能力进行用户筛选,再以销售顾问为筛选后的用户提供高额保障。多维的用户画像及不断迭代的算法为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代理人依靠个人能力和销售技巧推动的人群筛选过程,水滴的模式更加高效。3)多个业务高度协同,打造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最初的筹款、互助、保险均围绕用户保障,逐层深入培养用户保障意识,后期拓展的医疗健康板块从为用户提供保险保障延展至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水滴的各项业务和两大板块均高度协同,与业务品类相对单一的多数保险代销平台相比,水滴 打造了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客户粘性和客户价值。

 

 

品牌优势:在三线以下城市具有品牌效应,下沉市场仍属于保险蓝海。借助微信生态在下沉市场的覆盖广度,同时由于众筹和互助业务的特性,水滴在过往的经营中已经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这一点区别于在一、二线城市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保险公司和支付宝体系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低线城市80、90后 一代对于商业保险的实际支付能力并不一定比高线城市的同龄人低;同时低线城市传统公司的代理人文化素质较为有限,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QuestMobile,2020年12月下沉市场25-40岁的人浏览保险服务app的平均时长是全网所有年龄段用户的3.33倍。

 

科技能力优势:1)商业模式带来多维度数据积累。水滴通过体系内多个业务板块 积累了大量、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其中不仅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社交网络、页面浏览、捐款数额和频次等保险保障业务相关信息,还包括超过150万例大病筹款案例、近2万名受助用户以及保险理赔端的医疗数据,多维度的用户数据积累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持。2)互联网基因带来的数据洞察和应用能力。水滴通过充分利用过往积累的业务数据和医疗数据,在保险保障板块下可以获得更为立体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以降低获客成本,同时对传统产品进行变革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在医疗健康板块下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为药企、保险公司提供疾病和用户需求等数据,与多方合作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延展和创新。

 

此外,根据2021年9月启动并于2022年9月修订的股票回购计划,截至2022年9月30日,水滴公司累计从公开市场以现金回购了约58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总价约为850万美元。水滴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合计为35.886亿元。公司回购充分彰显了管理层对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巨大信心,而充足的现金储备也反映了公司对于市场潜在风险的前瞻性安排。

 

另一方面,近日美联储加息预期降低,全球流动性风险减弱,加之目前国内疫情政策明显的放松,将推动经济恢复原有活力,或将就是中概股价值回归的重要拐点。

 

正如水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鹏所言“第三季度公司实现了稳健的业绩表现,表明我们有能力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超额实现全年盈利的目标。” 展望未来,水滴公司将继续坚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力争成为中国保险科技和医疗健康平台的标杆,为用户、股东以及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面对2022年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挑战,经历迫在眉睫的全球经济衰退、持续发酵的俄乌冲突以及历时三年的疫情,保险行业的增长和盈利受到抑制。但2023年以来,随着消费和生活服务业持续修复,中信证券指出这将有望为保险行业未来1-3年复苏带来较为确定的宏观环境。在行业复苏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的IPO动作也再度活跃起来。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中国保险经纪公司恒光保险代理(HGIA.US)(以下简称“恒光保代”)再次更新了其招股书,降低了其IPO筹资规模,计划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280万股股票,筹资1100万美元。该公司最初计划以4至5美元的价格发行440万股,随后公司下调筹资规模,申请以4美元的价格发行400万股。此次公司再度下调筹资规模,按照修订后的条款计算,恒光控股的筹资金额将比此前预期减少31%,市值为5100万美元。

其实2022年以来,美股遭遇熊市的背景下,新股发行疲软,下调募资额并不少见。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在美上市中概股不仅数量同比减少四成,募资额更是大降92%。

那么伴随着中概股持续回暖以及行业的积极复苏,恒光保代能成功获得华尔街的青睐吗?

核心业务营收下滑,货运保险及人寿保险成新增长点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恒光保代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保险代理公司。2016年公司获得了中国大陆国家保险代理资格和互联网保险代理许可证。2019年,公司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进程,推出了数字销售应用程序“恒快保”,旨在提高保险服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并为其代理商提供新技术。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各地共有54个分支机构,并与超过87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关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保险产品。

近年来恒光保代的营收持续增长。2021年的收入同比增长10%至2244.53万美元,2022上半年更是同比大增61%至1320.96万美元。

分产品来看,公司的保险产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及人寿和健康保险。其中,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又包括汽车保险、财产和意外伤害险、责任保险以及建筑和工程保险。截至2022年6月底止,公司提供了大约1438种保险产品,包括305种汽车保险产品、715种人寿和健康保险产品以及418种其他类别的保险产品。

在一众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是恒光保代的核心优势业务。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在中国分销所有类型的机动车保险产品,包括强制险和商业险。不过近年来,受累于车企改革与疫情影响,公司汽车保险业务收入及业务占比均有所下滑。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下同),汽车保险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489.26万美元、1288.45万美元及488.13万美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76%、59.75%及37.72%。

汽车保险业务的营收虽有所下滑,但恒光保代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货物运输保险佣金收入分别为2.32万美元、90.79万美元及366.75万美元,收入占比更是从2020年的仅0.12%飙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8.34%。对此,公司表示这主要受益于中国货物运输和物流业务持续大幅增加。

此外,公司人寿与健康保险业务也成为了公司另一大主要收入来源。据悉,人寿和健康保险业务是公司于2019年开展的新业务线。近年来在社会因素的推动下,中国人寿和健康保险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报告期内,人寿和健康保险业务的收入分别为90.14万美元、107.64万美元及150.93万美元,收入占比分别为4.6%、4.9%及11.66%。

难逃大客户“依赖症”

再从商业模式来看,恒光保代采用了综合总代理(MGA)的模式。据悉,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正在经历保险生产和保险营销和销售职能的分离。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公司通过管理数百家中小型地方保险中介机构,向地方保险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和定价信息,培训地方代理商,并处理地方机构分发的保险索赔。简单来说,恒光保代是保险公司和地方机构的“接口”。

作为保险中的“中间商”,恒光保代的承保能力十分有限,公司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合作伙伴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和费用,公司通常按客户向保险公司支付的保费的百分比计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安汽车保险有限公司等知名大型保险公司均为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恒光保代存在大客户集中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为1545.74万美元、1448.38万美元及879.41万美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益的70.63%、64.52%、及66.57%。期内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分别为658.06万美元、532.77万美元及276.45万美元,分别占公司总收益的30.07%、23.74%及20.93%。

对此,恒光保代指出,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签署的协议合同期限通常为一到三年,其中一些合同可以随时被保险公司终止。此外,在合同到期到期之时,保险公司可以以降低佣金比例等条件作为续签合同的前提。因此,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可与主要客户维持现有业务关系,若公司若与主要客户的业务关系出现恶化或中断,将对公司业绩将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2021年以来,营收节节高的恒光保代还陷入“亏损”困境。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57万美元、-112.36万美元、-57.56万美元。对此公司解释称,2022上半年净亏损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2022上半年公司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推广活动,期内营销及广告费用增长了超150%。

行业竞争激烈加剧

从行业发展来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家庭财富的增长刺激了市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根据Statista的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的保费总收入从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4.5万亿元人民币,在11年期间几乎翻了两番。此外,中国的保险渗透率由2011年的3.04%增加至2019年为4.3%,保险密度也从2011年的人均163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人均520美元。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保险密度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发展水平。从保险密度和渗透率来看,中国保险业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美国的保险密度为7270美元,保险渗透率为12%,而中国的保险密度仅为448.76美元,同期的保险渗透率为4.5%。

在中国市场中,少数保险公司主导了我国的保险业,这些保险公司主要依靠独立承包商和直销人员来销售他们的保险产品。截至2021年底,我国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2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95%。

而近年来由于竞争加剧,许多保险公司逐渐扩大了分销渠道,包括保险机构,及专业保险中介机构。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609家。与此同时,由于整体中介市场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头部效应。可见恒光保代正面临着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也于风险因素中坦言,公司的许多竞争对手拥有比其更多的财务和营销资源,并能够提供公司未有的产品和服务。

后市来看,恒光保代的业务策略是加强人寿保险产品的销售,其预计公司人寿保险业务将快速增长,并带来可观的收入。在智通财经APP看来,若普乐师能进一步开拓人寿保险市场,公司业绩增长的天花板也将打开。

综合来看,作为保险行业的“中间商”,恒光保代的增长高度依赖着行业发展,收入增长潜力则基于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在万亿的市场规模之下,恒光保代的市场优势并不明显、业绩表现也并不稳定。随着未来所处行业的竞争加剧,恒光保代恐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金改概念龙头股(金改40条)

下一篇:二胎概念龙头股一览表(二胎概念etf)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