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而跳楼或者炒股亏本轻生
【案件梗概】
相信很多人当初走进婚姻殿堂的原因是爱情,但是有的婚姻到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悲剧。2015年高某和婷婷(化名)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婷婷本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但这所谓的爱情也使她丢了性命。
起初两人的生活还算甜蜜,但是直到2019年时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边欠下了百余万债务。起初丈夫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自己,而之所以后来告诉自己也是因为这个“窟窿”实在太大,高某自己补不上了。
高某之所以欠下这百余万的债务是因为他沾上了炒股。众所周知,炒股可以让一个穷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富人,但也会让一个富人在转瞬之间就成为身背债务的穷光蛋。
而炒股的人一般还会不信邪,觉得自己下一盘一定会赚钱,这就像在赌桌上一个输得精光的人认为自己下局一定会翻盘一样。高某就是这样的存在,直至自己从各大借贷平台上欠下了百余万的债务。
眼看着巨大的窟窿自己堵不上了,便只好求职自己的妻子婷婷。起初婷婷也是愿意给高某一个机会,甚至还回娘家借钱帮助高某还债。按照原定计划来说高某的债务应该在2022年就可以还完,但婷婷还是太天真了。
一个炒股上瘾的人就和赌博、吸毒上瘾的人没什么两样,婷婷本以为债务快要清了,但实际上高某的债务再次增加到了100万之多。
直到2022年2月份,婷婷在高某手机上发现了借贷8万元的短信。经过质问高某讲出了实情,但是这也引起两人激烈的争吵。在争吵之余,便升级发展成为了命案。
高某杀人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期间将妻子银行卡、花呗和各大信贷平台能借的钱全部套现,用婷婷的口吻和家人聊天、向公司请假,期间还用婷婷的花呗买了一个大冰柜准备藏尸。
但案发第二天后他又伪装成婷婷和自己一同自杀的样子进行所谓的“自首”,声称两人因债务问题寻求自杀,但自己自杀未遂。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这起案件并不简单,高某这才将自己杀人的事实告知警察。
【法律分析】这起案件让我想到最近热播的电影《消失的她》,影片中男主是因为赌博将妻子李木子杀害。因为妻子是富豪,他将妻子杀害后自己就可以继承妻子的巨额遗产,再去赌博。
案件中的高某不就是影片中的男主?只不过高某沾染上的是炒股。高某的妻子婷婷和李木子的下场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就是婷婷不是千万富豪。
电影中的男主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高某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审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年6月29日这起案件迎来了一审判决,当地人民法院最终判处高某死刑。当婷婷的家人听到这一判决之后纷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认为这一判决足以告慰枉死的婷婷。
近年来夫妻间的杀人案件层出不穷,而这些案件背后发生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夫妻间的争吵而失手杀人。回想当初走进婚姻殿堂时那美丽的誓言,再看这场婚姻最后的悲惨结局,或许这就是许多年轻人现在不想结婚的原因之一吧!
但两人既然决定走进婚姻,就应该一起努力将家庭经营好。自己的上嘴唇还会和自己的下嘴唇打架,更何况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呢?
当初高某若不沾染股票,若在婷婷第一次帮他还债时就及时悔悟,最终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可是没有如果,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可卖。
两人的婚姻如果实在是难以维系,二者完全可以采取理智的方式分开。婷婷也是相信高某,最终堵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其实这起案件也在告诫我们不要沾染不良习惯和行为,炒股和赌博真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有很多公司的老总都会因为炒股失败跳楼自杀,更何况是身无长物的普通人。现如今大家的理财观念不断增强,但若想理财也应当选择合适、正确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方式。
彭云以烧炭的方式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
2018年6月14日下午4点,在广州上班的父亲彭某接到坂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称在彭云的出租屋内发现了一具因腐烂而无法辨认身份的尸体,请他到深圳来。
“在路上,我们依然觉得那不是我们家的。”彭云父亲说。
图说:7月4日,彭云家属捧着他的遗像来到位于布吉的某证券营业部。
朋友回忆,在彭云生命最后的时光还收到他的借钱短信,短信里提到他打开家中煤气自杀但没有成功,然后网购了烧烤炭。
那之后,就传来了彭云的死讯。
家中烧炭自杀,数日才被发现
警方提取了彭云父母的DNA,几天后通知,出租屋里的死者就是他们的儿子。
彭云嫂子伍女士说,彭云邻居6月14日从他门口经过闻到臭味,叫房东打开房门,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尸体,于是报警。
警方随后在彭云的房间发现烧烤炭和快递盒子,并且在电脑找到他在搜索关于烧炭自杀的网页和网购炭的单。
查看监控,在事发前数日,彭云在楼下取了网购的邮包,比对发现与屋内的烧烤炭快递盒子一致。
南都记者从龙岗警方了解到,此案通过现场勘验和经法医鉴定,排除他杀,为烧炭自杀,死亡日期大概在6月10日左右。
来自偏远山区 父母生病哥哥赌博被抓
彭云来自湖南娄底市一个偏远的山区农民家庭,是家里老二,今年29岁。从小性格安静乖顺,学习成绩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从金融专业毕业后,彭云在内地城市干了几年,发展并不如意。
2014年来到深圳,成为某证券布吉营业部的一名证券经纪人,常驻坂田某银行,在东村租了间一室一厅住下。
据说,彭云选择深圳与父母哥嫂都在广州有关,方便节假日去看望他们。彭云父亲说,儿子跟他不怎么说话,但隔一段日子就会给家里人打电话。
祸不单行
彭云在深圳上班后不久
就听闻家中亲人接连出事的消息
▼
父亲:时常头晕的父亲被查出脑部长有肿瘤,需要做手术。
母亲:但家中积蓄已因治母亲糖尿病耗费殆尽,还欠下不少债,因此父亲的病就被一直拖着。
哥哥:去年,彭云哥哥因网上赌博被抓。
想帮家里还债 结果投资失败欠债
从家属提供彭云的手机信息可以了解到,很早前,彭云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进入证券公司,就开始涉足股票。
有一年股票大环境不好,他除了将多年的积蓄搭进去还透支了信用卡里几万元。
去年,他向朋友的公司借了10万进入期货市场,到今年初账面上有8万营收。
眼看着有望还清家里的债
但又遇上中美贸易战
市场一度出现波动
▼
他和朋友亏了个底朝天还欠了大笔债。彭云出事后,家属从他手机内找到了数个借贷账单,粗略统计,欠账高达40万之多。
告诉朋友他曾开煤气自杀未遂
据彭云部门的叶女士反映,6月5日,彭云在部门的例会上向她请了6月7日、8日两天假期, 要回广州处理一些个人事务,并表示要是两天假期不够,将会在之后进行补假,叶女士当时同意了。
6月7日,彭云出席了哥哥在广州的庭审,跟家人一起聚了两天,并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夸奖了嫂子做的饭菜好吃。
彭云于6月9日下午返回深圳
向两个朋友借钱
在发给两位朋友的微信中,他说到,这几年炒股、炒期货都亏钱失败了,他袒露一度心情很抑郁,在6月初在打开煤气自杀过一次,但那次未能成功,之后又从网上购买烧烤炭想再次自杀。
后来“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突然就想开了”,他决定不再逃避,要弥补此前自己曾犯下的错。
努力活着
还债
替父母尽孝才是正确的
彭云在自杀前一晚留言告诉朋友
并且,他表示希望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渡过难关。南都记者注意到彭云发出该条信息的时间是6月9日晚上20时14分。
大约一刻钟后,彭云的一位朋友回信息问要借多少钱。同时也表明“刚搬公司,现在比较困难”。
彭云回信息表示理解称:
我缺口比较大,得多找几位朋友才行,每个借个一两万,这样才好点。
这是彭云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
请假处理家事后便联系不上
彭云走后,家属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其生前工作的单位要求赔偿,至今无法调解成功。
7月4日,南都记者来到位于百鸽路的某证券布吉营业部,彭云的母亲抱着他的遗像摊在地上,泪流满面,哭声破碎沙哑。
家属的到来,让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如临大敌,紧张地站立在大厅内。见有记者,便试图用白纸将营业厅大门上的公司名称盖住,并阻止了记者的拍照。
在彭云部门负责人叶女士看来,彭云平时话不多,性格有些内向,但交付的工作都能出色完成。
叶女士
业绩蛮好,收入在其部门算中等水平。
然而,事发前一个月
彭云却突然向部门提出离职
……
经过部门的劝说,彭云最终选择留下来,但彭云并没有提及家庭困难和个人压力。
叶女士告诉南都记者,6月5日例会上,彭云向部门请了两天假要去广州处理家庭事务,公司准假了。第二天,公司管理人员巡点时,在彭云所驻点的银行还遇上他,他仍在为客户开单。
叶女士
一切都很正常,唯有彭云向管理人员提到“两天时间可能不够,可能要事后补假。”
叶女士向南都记者提供了该公司考勤人员6月12日曾询问彭云是否返回岗位的短信,当天正好是部门例会的时间,但考勤人员并没有等到彭云的回复。叶女士乐观地认为,只要彭云回来补假就好了。
但他最终没有出现。
其炒股未见有违规现象
叶女士表示,由于彭云于该公司签订的是《证券经纪人委托合同》,双方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该公司无法为彭云购买社保,但公司为经纪人发放300元的社保补贴,以支持其在选择第三方缴纳社保,而且,彭云入职时签署了自行缴纳社保的确认表。
对彭云炒股一事,该营业部负责人聂先生表示,目前该公司通过系统监控排除了彭云曾利用自己个人信息开户和委托交易的违规现象。
聂先生表示,作为同事、作为湖南老乡,他对彭云感到惋惜。彭云非因公死亡的事实,但公司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会参照相关规定对彭云家属提供相应抚慰金。其透露,由于双方对于抚慰金的金额相差较大,目前双方仍在调解中。
图说:家属称彭某事发前将微信朋友圈里个人生活的痕迹抹去了,只剩下股票公告。
微信上的告别
南都记者浏览了彭云的微信朋友圈,除了有关股票的公告,涉及其个人的生活信息已经没有了。
嫂子伍女士说,6月14日从广州赶往深圳路上就发现他的微信里和两个侄儿的合照都没了。
伍女士
他很喜欢自己的两个侄儿,常陪他们玩,但这次他抹掉了所有生活痕迹,那是要彻底跟我们告别,不留余地的告别。
29岁
其实属于他的
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讨论成败未免显得太草率
而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易放弃
仅此一次的生命啊
最难能可贵的
难道不是「活着」吗?
来源:南方都市报记者 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