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炒股三条铁律和跟巴菲特学炒股的是谁
有幸结识一个短线高手,20万资金做到800多万,不知道算不算的上发家致富?
他告诉我,所有出现连续三个涨停的股票,除了一字涨停,剩下的他一个不落的都参与过.
重点是,他只参与三个涨停的个股,其他的个股从来不参与。
短线交易,资金在哪儿,他就在哪儿。除了严格的执行止损规则以外,我问他如何止盈,他回答我,凭感觉。
我曾有幸看过他账号上的交割单。清一色的7%止损,只有极个别是亏损超过7%,最高达到22%,应该是跌太快,或者一字跌停,没来得及止损。但止盈记录上,最多的有70%,最少的只有2%,确实没有规律,应该是凭感觉。
就这么一条铁律,他从2006年坚持到了2018年,赚到了属于他的钱。
他很完美地躲过了熊市,因为熊市除了反弹时间段里,几乎没有三个涨停的个股。最近几年,他告诉我股票越来越难做了,一方面因为他自己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了,以前都是满仓打一两只,现在可能符合要求的个股只有一两只,却只敢半仓打。另一方面,市场的风向标也慢慢在变化,题材股的炒作一定会有,但很多短期资金也开始慢慢拥抱价值了。
所以,总体的收益率比起以前,要下降了不少,但是风险性也同步降低了。
其实,所有的高手都有自己的一套所谓的战法,这个本身就是自创的,也是和自己的意志合二为一的,别人很难依葫芦画瓢,很难学会。即便他把理论都一字不漏地告诉你,也无济于事。
所以现实情况是,不是高手不愿分享,而是即便他们愿意分享,你也学不会。
真正的股市高手,都不是什么价值投资者,而是追逐风口的投机者。现实中,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踩在了风口上,实力只是一部分,风口才是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也是一样,长期投资看眼光,短期投资看风口,靠的就是风口下那些疯狂的资金。
可以说,股市中的高手,就是有能力捕捉风口,并且准确踩准风口的人。
他们并不在意什么上市公司的成长价值,他们只在意短期的风在哪里,如何乘风破浪赚到钱。真正的高手是天生的短线交易者,他对于盘面的敏感程度,绝大多数人是根本学不会的,因为那是天赋。股票交易也是一门艺术,不可否认的是,艺术需要天分,并不是每个人通过勤学苦练,都能成为艺术家的。
绝大多数人,需要接受平庸,找到自己的出路。
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人,寥寥无几,但在小剧场里演出的门槛就要低很多。股票市场,称得上是高手的很少,但不妨碍很多人在股市中很好的生存,赚到市场的钱。
从8000元到20亿的股票大佬林园,真的是靠价值投资嘛? 哪家上市公司涨了25万倍?从3万元到一度掌管数百亿的投资大佬徐翔,真的是靠价值投资吗?涨停敢死队,才是他们的操作手法。换作是你,给你3万元,让你打涨停,即便告诉你所有的技巧,你能有这种辉煌的战绩嘛?
答案一定是不能。
原因有两条。
1、技术不精,没天赋。 2、时代变了,没风口。
两位大佬,最终都没有不断依靠自己的实力去交易市场继续驰骋,而是纷纷管理起了私募基金,原因就是风口变化了。那么多的大佬做基金投资,即便是私募基金,数据几乎也都是公开的。
结果出现了一大批高业绩回报的基金,但就是没有可以真正业内封神的基金。很难再有几万元变成几个亿的故事了。
所以现在看到的所谓高手,都是后时代的价值投资者,或者说是新时代的投机者,踩着价值投资的风口,在做投资。整个市场中,依然不乏以游资为首的纯投机者,但更多的是偏向基金风格的投资方式,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
回过头再看最原始的股票交易,那些可以翻云覆雨的短线交易高手。
能活下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最终也都走上了管理私募的老路。毕竟资金量大了,做短线交易的困难程度,也确实越来越大了。
其实,做股票有很多基础知识和技术,需要自己去理解和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交易原则和交易风格。
绝大多数人不断地亏钱,主要原因就是盲目的交易,每一次还都没有固定的原则。与其学习别人的原则,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地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原则,也不枉自己交了那么多的学费。
如果没有耐心去做这些事,那还不如买基金来得稳当和踏实一些。
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要就这样被市场给消耗掉了。
炒股一定牢记“3阴不吃1阳买,3阳不吃1阴卖”14字口诀三阴吃不了一阳:
股票的K线图由阴线和阳线组成。阴线和阳线组合有时候会出现三根阴线吃不了一根大阳线的图形,这种图形叫“三阴吃不了一阳”。这种“三阴吃不了一阳”图形的出现是因为主力机构惜售自己手中的筹码,充分说明后市还有上涨。请股民朋友看下列几个图。
图1-13
从图1-13中A点看,出现三天吃不了一根大阳线, 说明后市一定还会有一定的涨幅。从B点来看,三天成交量严重萎缩,表示主力惜售筹码。C点涨停拉出大阳线(红蜡烛线),下跌只是获利回吐,主力清洗一些浮筹。横走一段时间后机构吸筹已完成的情况下,放出巨量形成向上突破。E点抗拒下跌形的形态,海通集团(600537)有重组题材。投资者不要恐慌,从E点看二次金叉,出现买点。
图1-14
从图1 -14中看,A点拉出一根大阳线涨停,放出长量。三天吃不了一根大阳线,后市还会有涨。三天缩量,主力惜售筹码,获利盘已抛完,空方能量已尽,洗筹结束。中国服装(000902)公司效益不错,第三天放量,并有买进迹象。G点中,小散户会误认为这次也会三天下跌,所以不敢买入。机构就利用中小散户的心理状态,下午有意假装回调,佯装出货。F点,机构有增量的资金加入后上涨,MACD形成金叉。后市看涨,短线出现买点。
图1-15
图1 -15是2009年9月3日中国服装分时走势图。第二天快速二波拉高,然而K点在红色均线之上达两小时以上。B点可以看出,上涨有量,C点下跌严重缩量。D点尾市有量吃进,股价却在下跌,这是机构有意打压所致。分时图成交量稀稀拉拉,在盘中可以看出主力没有出货迹象,是典型的主力诱空行为。
图1-16
图1-16是中国服装2009年9月4日分时走势图。第三天主力拉涨停板。从中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股市中胜利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当几乎大部分人都因恐慌而纷纷交出筹码时,正中主力圈套,主力将单子全部接去,从而拉出涨停。而那些有胆略去利用一些技术在短期内底部时买入的人,他们也是胜利者。钱总是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股市没有复制性,所以不可能再次出现三天调整。
图1-17
云维股份(600725)主营业务:聚乙烯醇、水泥及其相关原料、半成品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其主营业务水泥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支持项目之一。公司业绩会有一定的增长。图1-17中D点上涨,C点有量放出,说明主力吃进后尚未出货。调整是缩量整理,主力惜售筹码,后市还会有一定的涨幅。
B点三阴线一天比一天量缩小,萎缩比较快,表明后市必涨。三根阴线吃不掉一根阳线,后市必有戏。三根阳线吞不掉一根阴线,后市须放弃。A点三天吃不掉一大阳线,主力要出货,后市必定要拉高,短线出现买点。
“三阳不吃一阴”,这是一种下跌中继形态, 是抵抗性下跌你就看K线图上,阴线长度比之前三天阳线长度加一起都长,就叫一阴吃三阳,如果第四天继续出现阴线,说明大盘一阴吞三阳式的走。一条巨阴压顶,连续三根阳线总高度都没有超过这根阴线(无法收复失地),说明后市上涨动力有限。股票连续上涨三天的收盘价没能把三天前那下跌阴线的开盘价超过。
“三阴不吃一阳”的图形大多出现在牛市中主力运作的股票上。这里举个例子,南京熊猫2000年8月16日是根阳线,17日、18日、21日连续三天都是阴线,且“三阴”没有吃掉8月16日的阳线,这时就应该看涨,这一天收盘时就可以买入,尔后一路上扬,获利非常快。与之相反,“三阳不吃一阴”时要坚决卖出!
例如000665从11月8日到11月11日的四个交易日形成的K线形态就是这种情况。 阴线吃掉阳线,就是常说的“阴吃阳”,即前一天是上涨的阳线,但紧接着第二天就出现阴线,并且阴线的开盘价高于前一天阳线的收盘价,收盘价低于前一天开盘价。例如000665从9月8日到9月9日的两个K线组合形态。
散户的人性弱点:1 、贪婪和侥幸心理
贪婪心理:很多散户都知道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然而,等真正进入了股市,就没几个人能保持理智了。我们以15年的牛市为例,当时股市涨速惊人,很多人账面上的财富疯涨,连街上卖菜的大妈都在炒股。大家都恨不得一夜暴富,有的人甚至拼命加杠杆炒股,完全忘记了风险两个字怎么写。
侥幸心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自信。因为过度自信,很多人觉得自己比巴菲特还厉害,都认为自己能在见顶之前跑出来。其实一个市场是很复杂的,没有人能准确预见顶部出现在哪个时间和具体的点位。有的人迷信所谓的“技术分析”,股市是解数学方程式吗?技术分析如果管用,那么数学家都是股神了!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又叫做跟风,羊群效应,是最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之一。比如说出去吃饭的时候,越是人多的饭店去的人就越多,人少的大家都不敢去,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跟着大部分人走没有错,日常生活中这也许没有错,但是在赚钱的时候就肯定是错误的,毕有钱人总是少数的。再加上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以至于盲从,最终就泯然众人矣。
3、急功近利
股神巴菲特,世界巨富。他老人家用的就是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策略。中国股民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他的,很多人还买了不少有关价值投资的书籍阅读。然而,没人几个人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价值投资理念的。大部分中国散户,都幻想着快速致富,恨不得今天买进一只股票,然后明天开始就出现十几个涨停板。说白了,还是急功近利害了他们。
4、虚荣心(攀比心理)
牛市期间每天都有大量散户入市。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虚荣心(攀比心理)。比如说你从来不炒股,但是你的同事,看起来笨笨的同事在这轮牛市都赚钱了,然后他就在你身边天天吹嘘。 你肯定想:连这种人都发财了,我这么聪明,我一定能发财! 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冲进股市的。
5、损失厌恶情结
首先记住一个结论:人类对损失的厌恶远远超过对收益的喜好。这个结论可是人类从原始人进化过来几十万年演变的结果。因为在原始人时期,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资源极其有限,因为没有存储的手段,一天捕捉不到食物就完蛋了。所以才会进化出非常强烈的损失厌恶情结。因为这个情结很强烈,所以在股市中,很少有人能贯彻止损策略,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期待过几天会反弹。(所以说止损又叫割肉啊,很多人叫他止损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那么痛!)尤其是在股灾的时候,很多人就越陷越深,被深度套牢。
股市的规律有如大海深不可测,认识到一点规律就老老实实赚一点钱。认识多少就赚多少,认识什么,就收获什么。但无论收获多少,这收获都烙印着付出的功夫,这功夫最终就凝结为深厚的稳健的让你首先立于不败然后再求必胜的空仓的功夫,也就是最根本的绝招。
打字很辛苦,点赞是尊重,评论是美德,关注是朋友,可能写得不好,但你的关注是笔者能够坚定写下去,并且越写越好的前提,大家的每一条评论、点赞、关注,笔者都刻在心上,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2020年11月17日上午9时30分,上坤地产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900.HK,是今年下半年“三道红线”公布后第二家完成IPO的房企。
股市开盘后,上坤地产平开,随后股价上下波动,时红时绿。截至当日收盘,上坤地产报2.3港元/股,微涨0.88%,总市值46亿港元。
此次IPO,上坤地产全球发行5亿股股份,每股定价2.28港元,预计总募资净额约10.64亿港元。至于这笔资金的用途,上坤地产拟将60%用于若干现有物业项目的建设成本;30%用于偿还两笔现有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仅用十一年时间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上坤地产是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轻的企业。
当天,与上坤地产董事长朱静一起敲锣的是林劲峰,上坤地产的创始投资人,也是朱静在中欧商学院的同窗。这个在朱静创业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潮汕商人,在18岁凭借6000元学费入股市,如今已坐拥百亿财富,创造了连续30年投资不败的神话;他是著名的投资人,与股神巴菲特私交甚厚;先后投资了长江电力、 贵州茅台、西凤酒、招商银行、中国银联、朗诗地产、上坤地产、高炉家徽酒集团等知名企业。他也曾被外界称为“中国巴菲特”。
▲上坤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朱静(左二)与林劲峰(右三)
茅台神话
有人说林劲峰是投资界懂白酒的,又有人说他是白酒界懂投资的。
这些都不足以概括林劲峰,谨慎、冒险,独裁,是这个潮汕人身上的印记。潮汕人的经商能力,可以说得到了全国的普遍认可,更是被誉为“东方犹太人”。黄光裕、马化腾、李嘉诚等潮汕商人的名字,也是被全世界所认识。
那么,“投资巨鳄”林劲峰又是怎么凭借6000元学费缔造了如今庞大的商业投资版图?
▲盈信投资集团董事长、徽酒集团董事长林劲峰
林劲峰祖籍潮州,出生在东莞市长安镇。1983年,林劲峰随父母从东莞搬到深圳。
在别的高中生还在学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林劲峰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股市。1990年,深圳深交所成立,这一年,林劲峰刚考上深圳大学国际金融贸易系,成为了马化腾的学弟,虽然才18岁,但其实林劲峰已经在股市浸淫两年了。
大一时,林劲峰瞒着家里,拿着6000元学费做起了第一笔投资,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半年后,他用赚来的钱补交学费。到大学毕业时,他已是百万富翁。
2002年,林劲峰的投资生涯出现转折,他接触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彻底改变了他的投资理念,他感慨称“近乎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而最终他也如愿受到巴菲特的接见,此后每年都会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
▲林劲峰与股神巴菲特私交甚厚
2003年,林劲峰创办了盈信投资,同年6月,林劲峰以1200万元的代价通过拍卖获得茅台100万股,成为当时茅台第六大股东。自此,一战成名。
那时市场上受热捧的并不是茅台,而是五粮液,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茅台并不看好。然而林劲峰投资茅台并不是一时兴起。在投资前,他研读白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甚至材料中很小的备注文字都没有放过,并与茅台驻深办事处经理、茅台经销商进行长达一天的座谈,在经销商柜台调研1000多个客户。
事实也证明林劲峰是正确的。从2003年拍下茅台股,其后9年未动,至2012年其市值达7个多亿,回报率57倍。
林劲峰酒量如何,外界并不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投资白酒却十分上瘾。茅台之后,2007年,林劲峰再度发力投资白酒企业,入股陕西西凤酒,持股比例8.86%。此外,盈信投资还在2008年6月至11月,短期持仓五粮液,以5852万投资本金在5个月内收获692万投资收益;以及2010年5月至10月,以880万投资本金在2个月内收获146万投资收益。
2009年9月,盈信投资又以4.5亿元收购安徽双轮酒业100%股份,并在3个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11年,林劲峰任双轮酒业董事长。
三年后,林劲峰退出双轮酒业法人、董事长。同年,徽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徽酒集团”)成立,目前注册资本2亿元,林劲峰为最终受益人,持股54.55%。
徽酒集团旗下品牌包括高炉、双轮、高炉家、迎客松和中国徽酒。据乐居财经获悉,徽酒集团全资控股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迎客松徽酒有限责任公司、徽酒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徽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4个子公司。
地产风投者
林劲峰不仅爱酒,还是一位地产“老司机”。
他沉浸于房地产超过20年,“那几年的中国楼市处于往下调整的周期,是个难得的底部机会,但是二级市场的地产企业普遍估值过高、风险太大,所以我们当时的选择就是投资一级市场还没成长起来的公司。”
林劲峰最为长久的地产投资莫过于上坤地产。
从当初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房企,到1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坤地产仅用十一年时间便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成为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轻的企业,这离不开董事长朱静的努力,更离不开的是林劲峰背后的支持。
▲上坤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朱静(左二)与林劲峰(右三)
前面讲到,林劲峰和朱静是同窗。中欧商学院攻读EMBA时,朱静结识了林劲峰,怀揣梦想的职业经理人携手知名资本投资人,辞去建业副总裁一职后,朱静就在上海创办了上坤地产。
▲上坤地产董事长朱静
2010年1月,林劲峰的盈信投资上海上坤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其40%股权,朱静等其他两位股东合计占60%股权。另外,盈信集团同意在上坤创业初期向其借出一些钱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林劲峰对于上坤地产的力捧是在2015年,这一年也是上坤地产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一个创立仅6年的小房企,硬生生从万科、碧桂园手中夺走了佘山项目地块。
彼时,上坤地产收购这一地块支付的总金额为32亿元,这笔资金支持正是是林劲峰唯一一次“忍痛割爱”茅台股。“上坤需要资金去收购天安中国的上海松江佘山地块,盈信哪怕减持茅台也要去支持。”
林劲峰对上坤地产的这次资本支持将其送入“百强阵营”,此后,上坤正是凭借这次完美收购,跻身上海滩大黑马:2015年上坤地产年销售额是17亿元。佘山项目的开售直接将上坤地产2018年的销售额拉高至230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了346%。截至2020年8月,上坤地产拥有49个开发项目,总土储面积410万平方米,但其主战场依旧在上海。
如今,在上坤的股权架构中,林劲峰的持股比例仅次于朱静。在上坤地产董事会中,林劲峰为非执行董事,平时很少参与上坤的具体管理,更像是一位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他曾表示,“我不懂房地产经营,只相信朱静,当上坤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去全力以赴,协调关系,调动资源,组织资金等等,直到这件事做成。”
如今,这两位曾经的同窗,一个在前冲锋,一个在幕后财务支持,终于将上坤做到了上市。对于创业人朱静而言,这是一种成功的象征。而对于林劲峰而言,上坤或许只是其庞大投资版图中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