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钢铁类股票走势与股票走势图图解

2024-01-14 09:28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本周(1月17日-21日)钢铁板块整体微跌0.03%。成交额为777.71亿元,振幅为4.92%,换手率7.46%。《华夏时报》记者重点监测的10家钢铁企业中,有两家股价下跌,其余八家上涨。其中,永兴材料的跌幅较高,跌幅达10.18%,包钢股份一周内跌去了6.46%。太钢不锈、首钢股份周度涨幅均在5%以上。

钢企业绩飘红

近日,多家钢企发布了全年业绩预告,包钢股份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4亿元到36.5亿元,同比增长501.05%到79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95亿元到35.82亿元,同比增长419.50%到676.98%。

包钢股份分析,2021年,钢铁和稀土行业运行态势良好,钢材和稀土价格同比上涨,公司把握市场机遇,以高效益发展为目标,积极应对原料端价格上涨冲击和四季度钢铁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创新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效水平,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中信特钢2021年预计营收为985.74亿元,同比增长2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2亿元,同比增长26.62%。中信特钢表示,面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及“能耗双控”政策等影响,公司一方面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适时调整产品售价,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多措并举,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费用的增长,从而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稳定增长。

永兴材料的业绩也预期向好,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8.72亿元-9.24亿元,同比增长238.00%-258.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53亿元-7.89亿元,同比增长316.00%-336.00%。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锂盐需求强劲增长,带动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永兴材料分析,公司在特钢新材料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锂电新能源业务(碳酸锂)产销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系本报告期公司利润主要增长点,尤其是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在锂盐材料价格快速攀升的情况下,成本维持在较为合理区间,利润增长明显。

钢市震荡盘整

世界钢协预测2022年的钢铁需求将增长2.2%。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近日表示,近期预测结果认为,2022年的钢铁需求将增长2.2%达到18.864亿吨。最大的用钢市场来自建筑业,与大多数行业相比建筑业更具弹性。

需求持续缩量,钢市震荡盘整。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经济数据表现偏弱,但政策预期不断强化,成本端仍有支撑,多重因素影响下钢材市场震荡运行,主要品种价格小幅波动,涨跌幅度均不大。兰格钢铁全国钢材综合价格为5081元/吨,较上周上涨0.3%,主要品种价格小幅波动。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废钢价格稳中有跌,焦炭价格保持稳定。盈利测算成本有所上升,主要品种盈利继续收窄。全国主要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连续四周回升,市场供应偏强。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临近春节假期,需求持续走弱,市场成交明显缩量,贸易商冬储意愿仍显不足,钢材社会库存环比连增三周,相比往年同期,累库幅度较小,成本较高、稳增长政策不断强化对钢价形成支撑,预计下周市场将呈震荡盘整走势。据测算,下周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稳中盘整,长材、板材、管材市场价格将小幅波动,型材市场价格将小幅下跌。

另外,国资委近日表态,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1月19日表示,今年在战略重组方面,聚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适时研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沪市主板、科创板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2023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93万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2.32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23万亿元,同比分别微降2%、1%。1427家公司保持盈利,258家公司亏损。

科创板公司方面,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271.7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六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405.93亿元,同比下滑39%,其中近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上交所认为,板块整体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行业相对集中,受行业周期性波动、下游市场需求变化等影响较大。

行业呈现分化态势,在消费持续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下,沪市主板上下游盈利结构有所调整,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科创板新能源、高端装备公司业绩领先,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由于下游消费市场疲软、去库存压力较大,整体业绩出现阶段性下滑。

二级市场方面,今年以来,沪市主板优质蓝筹公司估值提升,“炒小炒差”现象有所遏制,市场交易额向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进一步汇聚;科创板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3年6月底,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6万户,同比增长10%;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四成,上半年交易额占比近半。

沪市主板亏损面收窄,上下游盈利分化收敛

截至2023年8月31日,沪市主板1685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

其中,2023年上半年,1427家公司保持盈利,占比近九成,其中74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16家公司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合计增加8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较上年同期减少69家。

亏损公司方面,258家公司上半年亏损,相较上年同期、2023年一季度分别减少6家、22家,合计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约50%,亏损公司家数、金额均有所好转,亏损面收窄。

146家公司业绩下滑超50%。钢铁、化工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0%、52%,且二季度降幅相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半导体、消费电子净利润同比下滑67%、4%。近600家披露海外收入的公司,上半年合计海外收入降幅达10%,农化制品、玻璃玻纤、纺织服装降幅较大。

实体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1.08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99万亿元,同比均下滑7%;实体公司合计研发支出约3124亿元,同比增长6%。

具体从行业来看,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回暖,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电影院线行业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扭亏,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线下百货商超净利润同比增长46%。出行方面,航空机场亏损大幅收窄8成,且二季度收入、净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20%、38%;铁路公路净利润同比增长73%。终端消费品端,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家用电器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59%、14%,汽车行业上半年同比增长3%,二季度同比增速41%,环比增长40%。

在消费持续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下,上下游盈利结构有所调整。上游采掘行业周期轮动,煤炭、有色、石油等行业经营业绩由增转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9%、24%、7%。在原材料价格下行推动下,火电行业业绩回升,带动以发电为主的公用事业行业净利润整体增长近30%。中下游行业方面,随着上游价格逐步传导,造纸、化纤、橡胶及塑料行业上半年净利润虽出现同比下降,但二季度环比已有所改善,较一季度分别增长近6倍、3倍和51%。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上半年增速转正,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其中二季度增速明显,带动建筑材料二季度净利润降幅环比有所收窄。

作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行业,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13%、24%。其中,轨交设备、航空装备、通信设备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29%、15%。随着数字化发展持续深入,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三大运营商上半年合计收入超9812亿元、净利润超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

科创板业绩承压,行业分化进一步显现

受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影响,上半年部分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板块整体业绩承压。

其中,六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2家公司增幅超过50%,两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近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115家公司增幅超过50%。剔除上市时未盈利企业,科创板110家公司出现亏损,13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

上交所分析原因称,一是全球经济增速延续下行,经济、科技等领域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对于科创板部分行业及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科创板公司行业相对集中,公司体量整体较小,受行业性因素及龙头公司业绩变化影响更大;三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具有业务模式新、经营规模小、研发投入大等特点,业绩对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等情形较为敏感,更容易发生波动。

不过,第二季度以来,科创板公司业绩环比改善,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454.91亿元,环比增长23%,实现归母净利润237.85亿元,环比增长42%。超八成公司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超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超过50%。

行业方面,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增幅领先,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8%。从细分领域看,数控机床、工业激光器等领域的先进制造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64%。

此外,部分行业的结构性分化进一步显现。新能源领域,硅料市场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影响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硅料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明显。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其中,半导体设备环节在手订单充沛,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而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由于下游消费市场疲软、去库存压力较大,整体业绩出现阶段性下滑。

生物医药行业方面,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CRO等细分领域均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而随着新冠疫情有效控制,体外诊断领域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达92%。

研发投入强度高、硬科技特色突出,已成为科创板的鲜明特征。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706亿元,同比增长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102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30%以上;合计新增发明专利超7600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68项。

主板蓝筹股、科技股交易额提升,科创板“机构市”初步形成

从二级市场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沪市主板公司市场估值结构进一步改善,蓝筹股、科技股交易额提升;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持续上升,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公司市场估值结构改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优质蓝筹公司估值提升,千亿级公司较年初净增加3家,百亿级公司净增加12家,增加公司主要分布在传媒、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央企估值显著修复,沪市270余家央企累计涨幅平均数为10%,中位数为8%,分别跑赢大盘8.7、6.5个百分点;传媒、通信、计算机等行业央企涨幅居前,分别达89%、26%、25%。二是“炒小炒差”现象有所遏制,年初至今沪市风险警示板块下跌4%,板块内七成以上股票股价下跌,风险警示股票平均跌幅9%。

与此同时,市场交易额向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进一步汇聚。年初以来,市值千亿以上、500亿以上公司成交额占比分别为24%和38%,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个、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0%、5%的公司,年初至今的成交额占比分别达到10%和22%,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个、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电子等行业成交额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

科创板方面,截至2023年6月底,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6万户,同比增长10%;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4成,上半年交易额占比近半。绝大部分科创板公司流通股东包含基金股东,近两成科创板公司被社保基金持股。科创板指数体系及产品持续丰富,科创50指数ETF规模已突破1300亿,仅3年多时间即成为A股市场第二大宽基指数ETF。

另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分红等方式传递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74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400亿元,新增计划实施金额合计约83亿元。增持方面,新增重要股东增持计划55家次,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105亿元。此外,近期20余家公司大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或披露承诺不减持公告;沪市主板合计6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达1846亿元。

2023年以来,科创板共93家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119.15亿元。特别是8月份,67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71.89亿元。其中,科创50成份股公司计划回购金额占比超5成。今年以来共有16家公司的51个股东发布增持计划。开板以来,科创板累计现金分红达到945亿元,2019-2022年板块整体现金分红比例均高于30%。近期,12家科创板公司股东自愿延长锁定期或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展现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从零开始学k线炒股以及股票k线图入门教程

下一篇:炒股票期货或者股票期货类小说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