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虚拟机器人概念股(服务机器人概念股)

2023-05-16 07:36分类:KDJ 阅读:

风口财经记者 刘建

多年前动画片中的变形金刚或许正在成为现实,特斯拉的马斯克最近的发言让汽车人、擎天柱成为了热词,并且在市场上成为一股重要力量。A股中机器人概念股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多只个股冲击涨停。其中,山东上市公司迈赫股份也搭上了热点,最近6个交易日收获了4个20CM的大号涨停,区间股价涨幅超84%。

迈赫股份的机器人基因有多少?值得注意的是,迈赫股份发布的2021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的业绩都不理想,股价暴涨背后的风险也在累加。

迈赫股份6天4个20CM涨停

最近一段时间,机器人概念突然火了起来。

6月28日,A股走出探底回升的趋势,其中机器人概念股仍然保持强势,20多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10%。巨轮智能6连板,弘讯科技、金奥博3连板,迈赫股份等走出2连板,北交所丰光精密甚至30CM涨停,另有多股表现活跃股价大涨。机器人概念板块当日涨幅近5%,数据显示,板块最近一周涨幅超13%,最近一个月涨幅超26%。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最近7个交易日内,A股机器人概念股有37只涨幅超过了20%,18只涨幅超过30%,振邦智能涨幅甚至超过95%。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机器人概念的火热已经持续了一周多。近日,特斯拉的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即将现身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本次AI日将是“史诗级别”。而在此前的4月的采访中,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将在未来两年内量产“擎天柱”,规模降本效应之下,最终其成本将比汽车还低。马斯克的表态彻底点燃了机器人概念股的导火索,个股涨停不断。

这其中,山东上市公司迈赫股份成为幸运儿。6月21日,此前股价表现平稳的迈赫股份直接冲上20CM涨停,第二天又收获连板。经过两日回调后,本周迈赫股份卷土重来,27日和28日又连续收获20CM的涨停。6日内该股收获4个涨停,涨幅超84%。

迈赫股份也多次在平台回复中提到机器人的情况。2月16日,公司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称,公司有与相关专家合作研发高性能四足仿生机器人,暂未涉及元宇宙技术及VR虚拟现实技术。

迈赫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基于客户需求提供的智能装备系统产品有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机器的作业效率。公司未来将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研发工作,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系统。

上市后首份年报净利下降26.87%

资料显示,迈赫股份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册资本1000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潍坊市诸城市。迈赫股份针对汽车制造领域开发了比较齐全的智能装备系统产品和服务,主营业务产品涉及焊装装备系统、涂装装备系统、输送装备系统等,已涵盖了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中的三项。

迈赫股份于2021年12月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数量3334.00万股,全部为新股发行,发行价格为29.28元/股。迈赫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9.76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8.84亿元,迈赫股份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4.12亿元。

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4.72亿元,分别用于智能焊装装备系统及机器人产品升级扩建项目、智能环保装备系统升级扩建项目、迈赫机器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迈赫股份于2022年1月27日盘中破发,当日收报28.38元,跌幅4.73%。此后,其股价震荡走低,4月底曾跌到16.7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迈赫股份的业绩不佳。

4月25日晚间,迈赫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17.35万元,同比下降2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02.43万元,同比下降40.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76.89万元,同比减少307.77%。

同日晚间,迈赫股份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0.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81万元,同比下降168.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04.63万元,同比下降341.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8.14万元,同比减少105.90%。

迈赫股份本月曾有限售股解禁。迈赫股份公告,公司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172.02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29%;上市流通日期为2022年6月7日,解禁类型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

机器人的风口来了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多家公司发布了与机器人业务相关的信息。

机器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出现了不少不同形式的智能机器人。远的不说,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在疫情发生的最近两年里就一度火了一把。

就在最近,国内又有两款“机器人”现身。美的集团6月9日发布其首款家庭服务机器人,计划今年下半年在国内市场量产上市。该款机器人将于美的家电连接,还计划与华为鸿蒙系统打通。同时,由百度与吉利联合创立的集度汽车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量产概念车ROBO-01。集度CEO夏一平表示,智能汽车3.0时代就是汽车机器人的时代。

另外,6月19日,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先行公司微创脑科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手术机器人公司睿触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

图源:视觉中国

奥联电子6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于近日和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三年联合生产10万台商用智能服务机器人,并在未来五年内联合进军百万台级别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

美亚柏科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生产警务机器人。疫情期间,公司还推出防疫版智慧警务机器人,可完成体温检测、口罩佩戴识别、人流密集预警、疫情防控播报等防疫任务,有效替代或协助工作人员在疫情中的工作。

卧龙电驱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希尔机器人与特斯拉、奔驰、法拉利、兰博基尼、空客客户均有业务往来。

其实,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我国不论在战略规划还是产业链打造方面均有布局。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也陆续印发机器人领域相关支持及规范政策。政策内容主要涉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南、数控机床设备规范、数控机床本土化率、数控机床产业集群等内容。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展望“十四五”,我国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发力,推进产品创新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从数据来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6年的7.24万台,到2020年的21.2万台再到2021年的36.6万台,可谓发展迅猛。众多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力机器人的制造。

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比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20.2%。从市场结构来看,工业机器人占比53%,服务机器人占比47%。

图源:视觉中国

国盛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其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合计超70%,随着机器代人浪潮加速,机器代人趋势加速,减速机/控制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有望持续受益。

随着疫情边际效应减缓,叠加稳增长政策落地,开源证券指出,生产经营全面恢复为本土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本轮最值得关注的为工业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以及工业机器人中游本体。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展望下半年,数字化向纵深发展,海量数据带动AI、半导体等基础算力提升,智能化将加速推进。在全球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重点领域的广义国产企业为科技产业提供强力支撑。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机器人概念12只核心龙头股!

 

图片来源于网上

 

1、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美的电气全面收购库卡的股权并私有化,库卡成立于德国奥格斯堡,是世界几家顶级为自动化生产行业提供柔性生产系统、机器人、夹具、模具及备件的供应商之一,与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并称世界工业机器人制造“四大家族”。

 

图片来源于网上

 

2、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是战略业务之一,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应用逐渐从 3C、锂电、光伏,往汽车装配、金属加工等行业进行延伸。

 

图片来源于网上

 

3、海康威视:专注机器人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产品及系统,构建服务于工厂的智慧内物流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上

 

4、工业富联:完成对思灵机器人的独家战略投资,思灵机器人技术背景源自德国宇航中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拥有世界顶尖的力控技术和机器人控制技术,以及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自主规划、机器人大脑及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并在多地建立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上

 

5、海尔智家:拟1.25亿元收购扫地机器人业务公司塔波尔100%股权,塔波尔主要从事智慧扫地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

 

图片来源于网上

 

6、科大讯飞:将推出可养成的宠物玩具、仿生运动机器狗等软硬件一体的机器人。首发专业虚拟人,未来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上

 

7、歌尔股份:作为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智能家居机器人是一切交互的接口,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中情况并对其进行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上

 

8、科沃斯:坚持“用户第一”为核心,沿着机器人由工具到管家到伴侣的发展路径持续创新。以“打造生活、生产、生态全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带给全人类智慧、便捷、人性化的崭新体验”为愿景,积极探索如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期待让机器人走入全球更多家庭和商业空间,让用户轻松享受由机器人参与的现代智能家居、商业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上

 

9、石头科技:专注于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电器研发和生产的公司,石头将持续探索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沿科技,致力于用创新简化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上

 

10、九号公司:一家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聚焦于创新短交通和机器人领域,旗下拥有Ninebot九号和Segway赛格威两大品牌。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应用于创新短交通出行、机器人、酷玩娱乐等多个领域,产品包含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卡丁车、两轮电动车、全地形车、机甲战车、机器人以及智能共享滑板车等,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上

 

11、机器人: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上

 

12、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在公司自主核心部件的支撑下得到超高速发展,产品已经形成以六轴机器人为主,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 54种以上的完整规格系列,在新能源,焊接,金属加工、3C电子、工程机械、航天航空等细分行业拥有头部客户和较大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于网上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观点,个股排名不分先后,也不能囊括所有,不构成投资建议,欢迎朋友们留言区评论交流!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吴昕

很难不佩服这家公司。

它最初由周剑在 2012 年创立,完全不起眼。当时,讨论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和马斯克谈论火星移民一样如同天方夜谭。

人形机器人是一件艰难而伟大的事,也是一个对硬科技要求最高的超长赛道,需要细水长流。仅靠情怀远远不够,目的地只属于幸存于每一段艰险航程的人。

从来,时势造英雄,适合的思维秉性,套上合适的商业模式,遇上适合的产业演进阶段,坚守 11 年,这家公司的航程来到里程碑时刻 —— 2023 年 1 月 31 日,优必选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优必选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像一个时间刻度,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服务机器人的 10 年蛰伏期,未来 10 年就是黄金发展期。

人形服务机器人,过去看欧美,现在看中国。

一、「不合时宜」的孤勇者

很多硬科技创业故事的开头,都似乎让人很难看懂。

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比亚迪成立于 1995 年,从电池的制造生产及相关技术的研发起步,到 2003 年进入汽车领域,彼时比亚迪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电池核心技术,这也为它后续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打下深厚基础。

同样,在 2012 年正式成立之前,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已经跟机器人的关节——伺服驱动器「死磕」近五年。

2008 年,学自动化出身的周剑在日本的一个展会上看到人形机器人。一问价格,惊呆了—— 特别贵,还不卖。于是,他决定创业做中国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这个时间有多早?当时,苹果推出第一部 iPhone 并将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才过去一年。ASIMO 机器人的机械传动还在靠皮带,每一次表演完了,都要退到后台调松紧。

当时,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但周剑下定决心要闯进这个无人区。和很多硬科技创业故事的开头一样,只有进入这个行业,创业者才知道自己选择的难度是地狱模式。

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关节,没有伺服驱动器,关节根本做不出来。这个硬件也占了整个机器人成本的 40%-50%。一开始,周剑想直接采购这种零部件,结果发现国内没有企业做,国外生产的零部件不仅体验差,一个伺服驱动器动辄要上百美金。

一台人形机器人普遍需要十多个自由度,仅这一项成本就要上千美金,这么贵的产品怎么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周剑决定先让伺服驱动器实现国产化,让成本降到可以民用的水平,并选择「All In」。几年下来,他「烧」光了自己积攒下来的半亿身家,才研发成功,并将价格降到了可以规模化商用的级别。

据沙利文报告,优必选是全球首家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 0.2Nm 到 200Nm )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也是全球首批在消费市场将配备多个伺服驱动器的多关节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优必选科技系全球首家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0.2Nm到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

 

为研发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又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目前重点布局的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以及伺服驱动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器视觉及语音交互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SLAM及自主技术、视觉伺服操作及人机交互),并通过专有的机器人软件框架——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实现功能及控制。

全栈式技术布局也带来了高额的研发投入和丰富的回报。招股书显示,优必选 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首九个月的研发支出占比为 57.9%、63.3% 及 61.4%,年均研发开支超过 60%,在全球拥有超过 1,500 项专利,其中逾 300 项为海外专利。

创业初期,很多人并不理解周剑研发人形机器人的意义,没有人愿意投资,直到 2013年,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伸出援手,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优必选。

深度参与了比亚迪发展全过程的夏佐全,也许在优必选看到了同样的一种可能,并伴随这家公司走到了今天。据招股书披露,夏佐全是除创始人周剑之外优必选的第一大个人股东。

二、什么都可以停, 唯独大型人形机器人 Walker 不能停

对前沿科技的追求与积累,从来就是地狱难度。

很多情况下,前沿科技从 0 到 1 的研发都只会是一个小步慢跑的过程,这就考验到了企业本身的定力:在种种困难甚至质疑萦绕在身边的时候,能否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早在 2015 年整个行业技术都还不成熟的条件下,优必选就立项要啃下大型人形机器人这根最难啃的骨头。周剑从动作、人工智能、产品外观等方面给团队设定了第一步的具体目标,完成期限是 2016 年内。由于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时间,大型人形机器人 Walker 第一步研发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当时,团队内部有人提出作为创业公司,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投入大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但在周剑看来,现在不做,未来永远没有机会。在硬科技行业,不布局前沿创新技术就是死路一条,到时候只能被人卡脖子。

在周剑的坚持下,Walker 项目继续推进,这才有了我们在 2018 年看到的第一代 Walker —— 严格地说,它只有一双腿。优必选在这款双足机器人上验证了步态行走算法,包括上下斜坡、不平整地面的自适应算法。

2019 年,Walker 第二代亮相,增加了灵活的双臂和灵巧的双手,结合机器视觉能力,可以实现手眼协调抓取。同时,也引入了语音交互,机器人可以与人沟通交流。除了进一步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还集成了更多的传感器,让机器人获得了感知功能,可以识别周围的环境和地形,实现自主导航行走。运动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突破,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也能自己调整平衡。

2021 年,优必选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了最新一代的 Walker X,身高 130 厘米,体重 63 公斤,拥有 41 个高性能伺服关节构成的灵巧四肢,并搭载了多维力觉、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和惯性、测距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

技术演进的同时,优必选也在不断降低 Walker 的成本,他们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成本降低至 10 万美元以下的公司。

用在 Walker 身上,比如脚踝关节上的大扭矩伺服驱动器价格昂贵,而且效果不稳定。优必选就自主研发,将大扭矩伺服驱动器(扭矩为 15Nm 到 200Nm )做得更加稳定,而且能够商业化 —— 一台成本已经降到几千块钱,也因此成为世界首个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 0.2Nm 到 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

在视觉技术上,通过不断提升算法鲁棒性,Walker X 采用 U-SLAM 视觉导航技术逐步取代激光导航,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导航成本,效果也更好。

得益于高通用性、模块化技术的布局和发展, Walker X 也实现了「模块化」——机器人部分部位,头部、手掌、电池都可以拆卸和组装,为更多场景做匹配。曾经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担任「和平友好使者」的熊猫机器人优悠,仅仅在 40 天就完成了从设计到诞生,正是得益于 Walker X 模块化设计特点。

通过加快操作系统 ROSA 研发,将自身拥有的通用技术封装开放,Walker X 就能更快地走进更多的商用场景。

在大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方面,优必选也大胆做出了尝试。据沙利文报告显示,优必选是中国首家推出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优必选的招股书也提及,近三年,它们已经售出了价值近千万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2021 年 10 月迪拜世博会开幕,随之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上岗,在中国馆服务了 6 个月,提供了超过 1000 场次的接待导览服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大型人形机器人真正商业化落地应用。

在 2022 年 10 月 特斯拉 AI Day 刚刚推出人形机器人的情况下,优必选 Walker 已经作为目前全球唯一能够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出口到沙特新未来城。

 

迪拜世博会期间,新加坡馆政府总代表拉里与熊猫机器人优悠握手。

 

三、寻找技术与商业的平衡

从 Alpha Go 战胜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成为了全球科技领域的最热概念。但也有企业在这股技术浪潮中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相关企业也面临商业化的难题。

波士顿动力属于创始人将爱好变成职业的典型。早些年在美国军方的支持下,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做出的人形机器人 Atlas 能跑能跳,还能后空翻,背后是对液压技术的倚重和不计成本地追求能量密度极限。

但这些运动技能的提升并没有很大改善人形机器人进入日常家庭服务等商业化场景的能力,高昂的成本反而让这些炫酷的机器人难以走进家庭。在商业化方面迟迟没有突破,也让波士顿动力数易其主。

在中国,资本对创新创业的宽容度比不上美国,也没有不计回报的巨额资本能长期无条件支持企业投入研发。在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发展早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搭建起通向终极目标的阶梯?优必选找到的解决办法是先将自身已有的技术在不同领域中落地。

人工智能教育是优必选经过多年深耕后结出的第一个硕果。2021年,按收入计算,优必选在中国教育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供货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 20.1%。

智慧物流业务则成为另一大亮点,优必选全栈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在推出的第二年(即2021 财年),营收达到 1.9 亿,增长率达 1403.4%。

2022 年下半年,优必选进入智慧康养行业,发布智能康养机器人及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优必选服务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 1000 个企业级客户,企业级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贡献了公司约九成的营业收入。

优必选科技以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为主干,生长出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等行业的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消费级产品,在部分行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商业化不仅能给研发输血,商业化后的用户反馈也将「哺育」算法模型的发展。商用沉淀下来的更多核心技术还能复用至消费端产品,实现技术和商业化的相互促进。

四、硬科技的逻辑:风物长宜放眼量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给出了他对于硬科技创业规律的一个判断:硬科技企业在技术的投入上必须持之以恒,作为投资人,也必须能够理解科技企业不断投入的需求,做长线投资人。 这也点明了硬科技的底层规律——在前期需要有长期投入的耐心。

国内外硬科技赛道中,为建立技术壁垒而不断投入的例子不在少数。为了驾驭极紫外光的力量并将 EUV 光刻技术推向市场,光刻机制造商 ASML 持续投入研发超过 20 年,应对不断出现的高难度技术挑战。京东方跻身苹果供应链、带动行业上下游之前,已经持续投入 14 年、烧光数千亿。然而,一旦技术成熟并有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场景,这些企业都获得了指数级增长。

无论是 ASML、京东方,还是亚马逊、特斯拉、英特尔等技术巨头,都深知这个逻辑:和消费领域及移动互联网领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同,硬科技始终是一个「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生意。在优必选的投资上,启明创投将这一信条体现得淋漓尽致 —— 在 A 轮阶段,启明创投就投资了优必选。直到现在,启明创投依然是优必选主要机构股东之一。

与此同时,硬科技创新还有另一项规律:一旦技术迈过发展拐点,迎来爆发时刻,那些提前做好布局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指数级别的回报增长。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巨头,都等到了行业爆发的节点,最终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了领军地位。

走到今天这一步,苦熬 11 年的优必选,深度参与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筑起了全栈技术的竞争壁垒。一方面,机器人是个集成系统,涉及很多不同的技术,没有规模,就无法有效地集成。另一方面,在产量的规模上去之后,成本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由于 AI 技术还无法应对非结构化的通用场景,机器人本体成本也过高,人形机器人行业目还处在相对早期阶段,但它并不虚。与十一年前创业孤勇者姿态不同,受益于更好的传感器、驱动器、建模方法等,机器人移动技术迈进了一大步,此次优必选递表港交所,正值机器人概念被市场热捧,更多重量级公司也陆续入场,押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

2022年,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刚成立,就投资了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 Agility Robotic。三星 2023 年第一笔投资没有选择半导体,而是投资了韩国人形机器人企业 Rainbow Robotics。

特斯拉 CEO 马斯克发布了一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更是给这个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被业界寄予推动相关零部件的产业化、大幅降低机器人成本的厚望。

高盛预测,如果克服诸如产品设计、用例、技术、价格以及广泛公众接受度等障碍,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1520 亿美元,与电动汽车市场旗鼓相当,相当于 2021 年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很大程度上解决制造业和老年护理等领域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和此前的技术浪潮不同的是,中国在这一波机器人浪潮里已经迎来了独特的系统性机会。

2023 年 1 月,工信部等 17 部门又印发「机器人+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方案聚焦 10 大应用重点领域,包括经济领域的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领域,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人们往往对技术 1-2 年迅速落地、要求回报的索求太高,但对 10 年持续进步的结果又期待过低。未来 10 年,也许会有一家万亿级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出现,而且,很大机会是在中国。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11日,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未来可期消息影响,A股机器人概念股再度活跃,截至发稿,远大智能(002689.SZ)、文一科技(600520.SH)、金智科技(002090.SZ)午后封板,赛象科技(002337.SZ)、山东矿机(002526.SZ)此前涨停,天永智能(603895.SH)、江苏北人(688218.SH)、巨轮智能(002031.SZ)等股拉升上涨。

国联证券研报指: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多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近三年,机器人产业频频受到政策层面青睐。国家和部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机器人与物流、医疗深度融合,支持智能物流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人形机器人产 业链-上游零部件或迎发展机遇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构成,可参考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核心零部件中的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占比超过65%,分别为32%、22%和12%。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产能储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或带动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蓬勃发展。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举牌概念股好不好(最新举牌概念股)

下一篇:土壤治理概念股票(全国土壤普查概念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