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格雷欣法则的内容(格雷欣法则小说)

2023-04-23 04:48分类:MACD 阅读:

 

先说三个案例:

案例一: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在此场景中,所谓的“良币”是指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人,他们遵守了道德规范,但是却往往被插队的人(劣币)挤到一边,往往是最后上车或者根本及挤不上车的人。这种情形的危害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插队的队伍,久而久之,当没有任何一个人遵守秩序时,乘客的效率会变得极低,同时也存在例如踩踏事故的隐患。

解决方案:树立警示牌提醒乘客遵守排队秩序,安排文明督导员进行监督,同时,每位乘客应该自觉提高个人修养,遵守道德规范

案例二:在有些单位,埋头苦干,勤勉努力而又默默无闻的员工(良币)会受到忽视,而那些阿谀奉承,擅长拍马屁的员工(劣币)则受到老板的重视,频频升职。这样的危害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累越少的员工干实事,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解决方案:创新员工评价机制,注重业绩,提倡实干,杜绝浮夸

案例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解决方案:加大公众的官员的监督举报,加强和完善贪污腐败惩戒机制

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说起劣币驱逐良币,使我联想到了市场上的盗版光碟,由于市面上大量充斥着廉价而效果差别不大的盗版光碟,便没人会再去花高价购买正版光盘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往再久一点说,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不再实行按劳分配,工作认真的人与偷懒的人吃的是一样分量的饭。那么这时,试问谁会再任劳任怨的工作?这样的制度必然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生活当中无处不充斥着格雷欣法则,换个角度看待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发现,很多事情是必然发展成这个结果的。

 

编者按:查理·芒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本文是对他投资及生活智慧资料的汇总。本文发表在Farnam Street网站,作者是芒格的铁杆粉丝,原文标题Who is Charlie Munger? Wit and Wisdom From The World’s Most Irreverent Billionaire。

查尔斯·“查理”·芒格,加州帕萨迪纳的长期居民,也许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复利机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副当家。

在他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担任伯克希尔公司的掌门人期间,该公司的估值比起其初始估值来,大约增长了两万倍。两个人终其一生,实现了如此华丽的成就——简单地说,他们将公司的资本投资于繁荣成长的企业,而且没有进行大量的借贷。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对那些认识他的人来说,查理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知识分子,用他的搭档巴菲特的话来说,“他有他自己的节拍,虽然没人听他的音乐。”

除了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其他商业、慈善事业之外,查理还以他敏锐、博学的头脑而闻名。二战期间,他曾经是一名气象学家,后来在投身商界之前也在哈佛大学学习过法律,但芒格其实从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历史学等其他学科当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以发展他的的“多元思维模型”,用于解决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各种难题。这一系统与其他模型迥异。

因此,他对商业和生活的见解是独特的、罕见的。尽管他的演讲和著作面试于很久之前,但由于立足于世界最本源的智慧之上,所以即使过了这么久,它们在逻辑和有效性上仍与当初发表时不无二致。

采用“芒格”式的思维方式是很困难的,就像模仿任何天才一样,但是利用它的核心原则很快就能让你变得思维清晰起来。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芒格曾经简单地回答说:“我是个理性人。”

芒格名言

“如果你能熟练地遵循多元思维,你将永远不会走回头路。”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一点。认真和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的,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步。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我们这样的人只是试图一直保持不愚蠢,而不是试图一直保持聪明。我们由此受益良多。”

“仅仅因为你喜欢它并不意味着世界一定会把它给你。”

“对于那些总是自信地回答自己其实一窍不通的领域的问题的人,我都是敬而远之的。”

“我就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

“我认为沃伦(巴菲特)和我比其他人更了解我们的能力。”

“我没有刻意区分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我只是抓住了所有我能想到的好点子。”

“选取一个简单的想法,然后认真对待它。”

关于查理·芒格的文章荐读

芒格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生活The Munger Operating System: How to Life a Life that Really Works——2007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演讲时,阐述了如何有效地生活这一问题,我们称其为“芒格操作系统”。

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Charlie Munger on Mental Models——我们列出了世界上最有用的好点子,灵感来自芒格本人。

严苛目标创造的张力The Tension Created by Stretch Goals——哪种方法更合理?是设定一个非常严苛的目标,哪怕有可能会导致作弊?还是设定一个相对宽松一些的目标?

把思维模型加入你的思维工具箱中Adding Mental Models to Your Mind’s Toolbox——芒格解释了他所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的概念,以便你将它添到你的思维工具箱中。

伯克希尔公司财富增长三个被严重低估的原因Three Underrated Reasons for Berkshire Hathaway’s Enormous Success——芒格和他的合伙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伯克希尔公司财富增长的三个被低估的原因进行了判断。

竞争优势Circle of Competence——如果芒格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性格比智商更重要Tempera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Q——“如果你一直坚持学习,你会发现自己将获得很大的优势。”

工作需要有选择The Work Required To Have An Opinion——如何少犯错误?比别人更了解事情的另一面。

有效做决定两步法A Two-step Process for Making Effective Decisions——你需要在重大决策中分析变量,以及在大脑自然而然地把你引入歧途的地方小心翼翼。

查理·芒格的卓见Worldly-Wisdom from Charlie Munger——这是查理在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 2013年年度会议上的卓见。

优秀的赌徒如何思考How Good Gamblers Think——在赌博中获胜的秘诀,也是在投资中获胜的秘诀:等待机会,然后下注。

不道德驱逐美德Bad Morals Drive Out the Good——格雷欣法则表明,劣币会驱逐良币。

人类思维有一个关机装置The Human Mind has a Shut-Off Device——芒格认为我们都倾向于在第一印象上徘徊不前,看来需要一剂解药。

获得最佳赔率Getting The Best Odds——赌徒们无法预测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但他们可以在他们认为有胜算的时候下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积累优势。

价格上涨如何刺激销量How Raising Prices Can Increase Sales——经济学家都认为价格降低会导致销量的增长。有时候的确会这样。但是知道什么时候不会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有趣的结果。

查理·芒格:为什么官僚机构对股东不友好Charlie Munger: Why Bureaucracy is not Shareholder Friendly——规模会产生效益,也会产生诅咒,因为它导致了一个庞大的、愚蠢的官僚机构——当然,它最高和最差的表现就是政府,它们的激励真的很糟糕。

查理·芒格演讲荐读

与投资管理与商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课A Lesson on Elementary, Worldly Wisdom As It Relates To Investment Management & Business——芒格描述了他对应该如何投资的看法,但在学会投资之前,你必须对思维模型有一个直观而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去了解世界。

从两百万到二十亿Turning $2 Million Into $2 Trillion——从1886年开始,芒格就从零做起,开始了一项长期的思维训练。

经济学学科——考虑跨学科需求后的优势和劣势——虽然说经济学经常被誉为社会科学的明珠。但它依旧存在着某种缺憾。芒格对它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查理·芒格:判断错误心理学Charlie Munger: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也许是芒格最原创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芒格亲自整理了理解人类心理的方法,还揭示了为什么聪明的人总是做傻事。

查理·芒格视频荐观

2008年与杜布里奇杰出访学者查理·芒格的对话——2008年,查理·芒格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发表演讲,将他思想中一些最为尖锐、切中肯綮、最为本源的想法娓娓道来。

Daily Journal公司笔记

查理·芒格同时也是是洛杉矶一家上市公司——Daily Journal的一把手。每年的股东大会上,他都会一连讲几个小时的问题,陈述其观点和洞见。我对此做了详细的笔记,刊出以飨读者。

查理·芒格文章荐读

查理·芒格相关书籍荐读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本书是芒格最家喻户晓的智慧分享读本。

购书连接:京东丨亚马逊丨当当

《查理·芒格传:站在沃伦·巴菲特身后的亿万富翁》——Janet Lowe关于查理·芒格的生平传记。

购书连接:京东丨亚马逊丨当当

查理·芒格荐读书单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在任何市场竞争中,突破基本底线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商品质量的整体降低,是格雷欣法则不断演绎成为现实的核心格雷欣法则是1560年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提出。

 

概念来源

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钱包里既有新钱又有旧钱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旧钱花出去买东西,留下“新票”。道理很简单,出于对新钱的偏好。从这种偏好中,就出现了格雷欣法则的萌芽。

概念解释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创始人

这一法则是以托马斯·格雷欣爵士(1519一1579)的姓氏命名的。格雷欣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是皇家证券交易所及格雷欣学院的创建者。由于他对货币与交易方面的事宜了如指掌,因此成为英女王伊利莎白一世改革货币制度的主要军师,业务包括与佛兰德的商人议定皇室贷款、购买军备以及偷运黄金进英国。他家境富裕、地位显赫,曾经两次邀得英女王成为他的座上客

格雷欣于1560年提出了这个法则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货币史上的著名人物。

自从人类给金钱以一定的币值时起,这一法则就起作用了。

历史渊源

历史影响

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人们就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这个例子说明:坏钱把好钱从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了。为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政府发行了带锯齿货币,足值货币的边缘都有细小的沟槽。如果货币边缘的沟槽被挫平,人们就知道这枚货币被动过手脚。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时出现的理论。当时,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在法律上按一定比价具有相同的价值。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

进入了纸币流通的时代,货币的不足值性更加明显,国家也必须有更加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偿性。也正是在这时,格雷欣法则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事实上,没有良币出现,或者有强有力的政府禁止良币的使用,劣币也不能一直使用下去。

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如果国家滥用发行货币的权利,通过“劣币驱良币”的把戏来掠夺民间财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强政府消费自己的信誉的过程。当这个消费过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的时候,人民也是有可能拒绝所谓的法偿货币,通过自由的选择使得货币自发地建立新规律的。

格雷欣定律虽然是货币、金融领域内的著名定律,但在商业领域也有一定的泛化倾向,比如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例子。

后来,人们就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主要指假冒伪劣产品在多种渠道向正牌商品挑战,并具有膨胀、蔓延的趋势。比如说,在软件市场上的经济秩序和法规约束尚不完善时,或者不能很好协调工作时,盗版软件影响正版软件的制作、销售等,从而危害软件业健康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雷同于“劣币驱逐良币”,可称为“盗版驱逐正版”,是一种非正常的市场状态。

除了商业和金融领域,在社会上的其他领域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学者吴思曾经提出过“淘汰清官”的说法,建议大家读一读他的《潜规则》,对理解这一法则有帮助。

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再提供一个在《南方周末》上刊登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医生,标准的“海归”,就职于某市某家大医院。该医生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仅有这些,还就罢了,此医生有一“怪癖”,或者说,从国外带回来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从来不“笑纳”病人私下主动递上来的“红包”,这还得了,马上就激起了大多数医生们一致的愤怒。于是,最后由院方出面,将这个医生下了岗,解除了聘用合同。当然,根据中国大陆多年来的丰富斗争经验,不是简单地让他一走了事,还扣了几顶不大不小的帽子,言明这个医生工作一向不称职、不能胜任医生的神圣岗位,弄得这位医生下岗后四处求职不得,只好又被迫远走他乡,重新出国另谋他路。

二十世纪,意大利产生了一位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卡尔维诺。卡尔维诺写道:在一个人人都偷窃的国家里,唯一不去偷窃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在黑羊群中出现了一只白羊,这只白羊就是“另类”,一定会被驱逐出去。

在一个缺乏良好秩序和约束体制的环境里,劣币驱逐良币,稗子战胜水稻的机制,带给整个社会的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现代经济

格雷欣法则是硬币流通时期的一种货币现象。但随着时代变迁,硬币被纸制货币所代替。第一代纸币代用货币,其主要的、完善的形式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它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承诺其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人兑换所规定的硬币。所以,这一种纸币叫做可兑现纸币。第二代纸币是信用货币,由银行券蜕化而成的不可兑现纸币,它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它通常由中央银行发行,强制通用,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可以认为是纯粹的货币符号。这样,当硬币与可兑换纸币混用时,它们的良劣如何区分呢?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1842-1924年)在其《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中写道:"'可兑换的'纸币--即肯定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币(或其它本位硬币)的纸币--对全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几乎和面值相等的本位硬币一样。当然,哪怕对这种纸币十足地兑换成本位硬币的能力稍有怀疑,人们就会对它存有戒心;如果它不再十足兑现,则其价值就将跌到表面上它所代表的黄金(或白银)的数量以下。"显然,硬币是良币,可兑换纸币是劣币。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完全一样,但当纸币兑换成硬币发生困难时,其名义价值就会贬值,严重时就会发生"挤兑"。这时,纸币被卖方拒收,流通困难,从而迫使其持有人不得不拥挤地向发行银行要求兑换硬币。这种情况,实际上宣告格雷欣法则的失效,即已经不是作为劣币的纸币代替硬币,而是相反,人们将持有硬币以代替纸币。在这里,卖方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劣币转变为主动地拒收。

再如,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黄金官价为每盎司35美元。这样,美元以黄金作后盾,开始顺利地在全球流通。但随着美元由"美元荒"转变为"美元过剩",外国商人在同美国做生意时,就渐渐愿意接受黄金而不愿意接受美元。这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也纷纷向美国要求以美元兑换黄金。最终,迫使美国宣布停止以官价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这也是纸币形式的美元被拒收和造成各国向美国"挤兑",从而出现格雷欣法则失效的事例。

从上述可知,硬币与可兑换纸币混用时,格雷欣法则仍在发生作用,但其风险增大,即当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发挥到极端时,往往就会走向反面,造成格雷欣法则失效,并促使卖方主动采取拒收行为。

在信用领域的“格雷欣法则”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现象。是由于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旧的信用制度被破坏,新的信用制度又未建立而造成的。

逆反现象

在当前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黄金非货币化,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蜕化成第二代的不可兑换纸币。这时候,两种纸币的良劣如何区分呢?已知区别金属货币良劣的标准是按它们的实际价值。但是两种纸币都是货币符号,无法比较价值,只是纸币购买商品时却有实际购买力,这就成为它们的实际价值。其理论依据就是一价定律。它是说:"在商品经济中,相同(同质、同量)商品,如不计算交易费用,在各地应以同一价格出售。"反过来说,同一价值的货币,如不计算交易费用,也应在各地买到等量的商品。外汇交易中的购买力平价说,就是一价定律的直接延伸。因此,根据纸币所购得商品的多寡或外汇汇率的高低,就能判断出它们的良劣。例如,美元与人民币相比,美元是良币,人民币是劣币;人民币与港元相比,人民币是良币,港元则是劣币。

事例

当几种不可兑换纸币同在一地流通时,就会发生令人费解的格雷欣法则逆反现象,即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货币现象。这可以有下列多个事例加以证明:

1.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了自己的"边币",但是始终不能驱逐国民党政府的"法币"。由于边区经济十分弱小,所以边币是劣币,而法币是良币。在边区与国统区交界地带,两种货币都在使用,但商人一般直接使用法币在边区购买商品,或者在边区贸易中出售商品后尽量直接收取法币。这样,在边区贸易中法币就部分地代替了边币使用,明显是"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2.深圳特区在建立初期,曾经允许港元、外汇券和人民币三种货币同时流通。在深圳的商店中大部分商品也是三种标价,从收回货币的情况看,港元大约占30%,外汇券占20%。这样,也说明作为良币的港元和外汇券就把人民币从流通领域驱逐出50%,也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3.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卢布曾三改面值并严重贬值,从原来的约0.65卢布兑1美元贬值到5000-6000卢布兑1美元的悲惨境地。因此,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中,双方商贩均乐意用人民币而不接受卢布。这里,人民币是良币,卢布是劣币,显然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

不过总体而言这种逆反现象都出现在良币与劣币不是同一发行体的时候,因此是否是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人们对此有很多争论。

对于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解释?我国经济学家争论不休,其实是两种观点:

结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可兑换纸币没有实际价值,其流通规律与硬币流通规律刚好相反,所以对硬币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反过来变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这种观点未能解释清楚纸币与硬币两者流通规律相反的道理。他可能引用马克思论物价对金币与纸币不同关系的话作论据。原话是"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的自己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票的数量。流通的金量随着商品价格涨跌而增减,而商品价格却似乎是随着流通中纸票数量的变动而涨跌"。虽然,马克思在这里清楚说明金币与纸币对决定物价的相反作用,但并不能据以说明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表面上"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实质上仍是格雷欣法则的要求。不过这是从出售商品的商人角度立论,改变原来从买方角度作解释。所以,在不兑换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时,使用哪种货币已经不再取决于购买者的意愿,而是转变为出售者的强制要求--不付良币就不卖给你好东西。

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符合使用货币历史,即:使用硬币→使用硬币与可兑换纸币→使用不可兑换纸币;与其相应,使用货币者的行为也逐步转变,即:买方主动用劣币购物→买方继续用劣币购物但卖方开始主动拒收→卖方主动要求接受良币拒收劣币。因此,良币驱逐劣币只是劣币驱逐良币在新环境中的新形式,是同一定律的正反两面。

这样,根据我们研究,格雷欣法则并非只与"劣币驱逐良币"等义。该定律的全过程其实应当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即:劣币驱逐良币阶段--格雷欣法则失效的混乱阶段--良币驱逐劣币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买卖双方行为的主动性也有相应的转变。这种行为的转变完全符合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L.E. Vonmises,1881-1973)所说"经济理论就是一般的人类行为的理论"。所以,经济学许多规律可以从人们的合理行为中找到解释。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对该法则全面和科学的认识。

薪酬管理

表现

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方面的"格雷欣法则"有诸多具体表现:

1.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国企在此方面尤其如是。一家经济效益颇佳的国有上市公司曾向作者叙述发生在该公司难解之"结":该公司年人均薪酬18000元左右,一般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薪酬水平远超出本行业同类企业,但核心员工尤其是少数关键岗位员工薪酬却较多低于市场水平。该公司欲引进若干素质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按现行薪酬制度,每月薪酬只能略超出 1000元,但市场水平却在3000元左右。因此,尽管公司对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强烈祈求,却总未能如愿。作者在为一些民企作薪酬设计咨询时发现,几乎每一民企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因而高素质员工被低素质员工所"驱逐"。差别主要在于,在一些国企,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甚至具有系统性;而在民企,这只是薪酬管理的"例外"。

2.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与高素质员工薪酬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此种情形可看作上述第一种情形的特例。

3.在同一企业,由于旧的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虽然高素质员工薪酬超出低素质员工,但与员工对企业的相对价值不成比例。

类别分析

现阶段,这是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驱逐"的一般情形。设在某企业有Q与P两位员工,前者是高素质员工,后者为低素质员工,令员工P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1,则员工Q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3,但员工Q的薪酬只有员工P的1.5倍。这里权威的参照系是市场薪酬水平,当我们说高素质员工薪酬水平较低,其实主要不是其与低素质员工薪酬水平的比较,而是其与市场薪酬水平的比较。抽象地说,当我们作企业两类员工--低素质与高素质员工--薪酬比较时,联系市场薪酬水平,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尽管较之低素质员工,高素质员工的对企业的相对价值在薪酬上未得到充分体现,但其薪酬与市场水平相当。国有电信、银行、电力等行业,因其具有垄断性质,就在一定程度上如是。高校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避难所,亦在很大程度上如是。此种情形在竞争性行业极为少见。

其二,低素质员工的薪酬超出市场水平,高素质员工薪酬低于市场水平。本文侧重分析的即为此类情形。

婚恋中

婚恋角逐中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假定优男A,劣男B,美女C

若从资源配置来看,A C结合实属大快人心。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A男因自身禀赋或客观条件好,选择面比较广,“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机会成本过大,而B男则相反,可能是“一无所有”,索性“孤注一掷,拼命一搏”。这样B男在追求美女C的努力程度上显然会大于A男,而C女只能凭借对方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其爱恋自己的程度。往往会被B男刻意粉饰的“海枯石烂,一心一意”的倾慕和忠诚而迷惑,被B男拖入婚姻的“围城”。于是婚恋角逐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 [1] 警惕房贷市场中的格雷欣法则.凤凰网.2009-06-02 [引用日期2015-02-25]

 

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最早是由格雷欣(Thomas Gresham)在劝诫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进行通货改革时提出来的,首次出现于1560年有关反对银币成色不足的公告中。后来则被用来表示一个十分确定的通货原理,即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一经麦克劳德(Macleod)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中首次命名之后,便被经济学界广为采用。据说,最早(1875年)提议把政治经济学改称经济学的也是这位麦克劳德,尽管更多的人把这归功于同时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

这样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精确,却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并接受格雷欣法则。这个法则可以概述如下:假定有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在实行复本位制的条件下),如果一国政府把内在价值不同的两种货币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一切支付总是尽可能用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去完成,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将从流通中消失。

格雷欣其人

托马斯·格雷欣(1519~1579)曾在剑桥学习,后来在叔叔的手下当学徒。1543年进入绸缎呢绒公司默瑟尔并担任公司的董事。1551年开始在英国皇室任职,担任驻安特卫普的皇家代表或国王代理,负责处理皇室或国王的外债事务,期间经历了三个朝代、二十多年。

 

伦敦格雷欣街10号

 

据说他深得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因而可以直言进谏而不失宠。当荷兰发生政治纠纷时,在他的建议下,政府扣留了商人冒险家公司(这是中世纪以来最著名的英格兰贸易公司)和斯台伯公司(直接在王室授权下开展贸易的管制公司)的船队,迫使它们借钱给国王。但是它们获得12%的利息收入,超过了当时法定最高的10%,这样资金也就不再流向国外了。这笔交易使各方都获益,因此大大提高了格雷欣的声望。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1559年,格雷欣建议伊丽莎白女王进行通货改革,恢复货币成色,减少对外债务,保持英国对商人的信用,以防止良币外流。这就来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这句名言。

格雷欣被称为当时“伦敦最伟大的商人”,他是一个银行家,在著名的伦巴底街(参见)拥有自己的商铺,他也是金银首饰商和绸缎商,并且持有大量地产。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出资建立了伦敦皇家交易所以及格雷欣学院、8个救济院和英国最早的造纸厂。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页岩气概念股(页岩气和天然气的区别)

下一篇:二胎概念龙头(二胎概念股有哪些)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