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炒股书籍股市经典好书和炒股书籍

2024-03-19 15:37分类:卖出技巧 阅读:

出现牛市 了吗?

有时间可以认真看一下历史的走势,有点相似,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我是倾向于会有一波上涨。

改革凝聚前进动能,创新彰显中国力量,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迅速成长。实体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中国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辅佐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承担着社会的责任。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是——政策导向、资金推动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企业融资、改善经济环境、提供居民投资的多向需求。

我们先从政策分析:回顾历史政策

1999 年—从证监会提交的六项建议

2004 年—“国九条”奠定大牛市基础

2014 年—“新国九条”和似曾相识的牛市

2019 年— 科创板、注册制、北交所奠定了大牛市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也呈现周期性规律,每隔五年。资本市场就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从国务院层面发布重要的支持资本市场的文件。与此同时,也会开启一个新的市场。

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角度看,2004年的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再到 2014 年沪股通开通,五年一遇的资本市场政策目前仍未曾改变。在 2018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资本市场描述为“牵一发”而动全身。随后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各种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2019年科创板推出,2020注册制、2021北交所,都是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再设一平台,多层次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完善,这一系列的政策均是为市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在2019年下半年已经开启了慢牛行情直到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将开启一个大疯牛行情。(或有延续三年行情 待定)

一、1999年—从证监会提交的六项建议

1999年初,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酝酿出台上呈国务院。1999 年 5 月 16 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得到批复,其中提出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 B 股及 H 股公司回购股票。其实,现在来看,这六条机制实际在短期内算不上太大利好。但重要的是,这是第一次股票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最高层的肯定。对于讲政治的中国股票来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强心剂。后来,虽然放开保险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开放式基金试点引入了部分增量资金。但总的来看,这些政策在 2000 年前后带来的增量资金较为有限。

1、经济背景——内外交困

中国经济自1993 年以来持续低迷,PPI自1997 年 6 月至 1999 年 12 月连续 31 个月为负,指数波动不断,CPI 也持续下滑,1999 年全年 PPI 和 CPI 持续负增长,宏观经济萧条。进出口金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自 1993 年开始持续下滑,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率从 27%一路下跌至 7%。GDP 增速自 1993 年15%增长,降低至6.7%。

外部因素同样压得中国经济喘不过气来。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危机逐渐从区域性危机逐步演变成全球性的动荡,波及范围远不局限于东南亚国家,俄罗斯及拉美国家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拉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导致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二是美国与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极大程度上打击了欧洲经济,欧元对美元比价跌至历史低位。随后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更是体现了美国对我的深重敌意。

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内忧外患使中央在 1998 年开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了应对经济回落,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居民消费,自1996 年开始持续七次降息。但由于企业投融资意愿并不强烈,信贷增速持续回落。

政策出台——“519 行情”应声而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 年 5 月 16 日国务院会议推出的搞活市场六项政策,即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 B 股市场、允许部分 B 股 H 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以及《证券法》即将施行和外围股市以纳斯达克中科技股为主的强势表现,多方面利好合力造就了“519”行情。

5 月 19 日开盘后,市场开始单边上涨。当日,上证指数涨幅达到 4.65%,有 27 只股票涨停。首日涨停的股票并未有明显行业分布和市值属性,市场对于上涨的方向并未有太多的共识。此后,市场找了主攻方向。从行业分布来看,表现最好的是金融服务,当时的金融服务只有四只股票,陕国投、爱建股份、鞍山信托(现为安信信托)、深发展 A(现为平安银行)。 货币宽松加风险偏好提升,非银金融涨幅一定不会太小。

519 ”行情中真正的主战场在所谓“科技股”。1999 年,美国股票市场科网股牛市正如火如荼,自1990 年 322 点开始上涨,到 1999 年 5 月 19 日,已经上涨至 2577 点,近十年时间已经涨了 8 倍。雅虎、微软在国内已经是如雷贯耳。微软公司复权价格从 0.48美元上涨至 26.2 美元,上涨了 53 倍。涨幅百倍的股票比比皆是。那时候新闻媒体已经很发达,互联网也在中国开始普及。国内投资者也知晓美国发生着什么。

但是,国内那时真的没有什么像样的科技股。到了 1999 年,政府也号召了,流动性也充裕,增量资金在入场,就差找一个主线。这时候,科技股是最终被大众所接受的题材。而且,美国的科技股动辄几百倍,打开了估值和想象的空间。” 因为科技股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看不懂”。因此,1999 年 5 月 19 日至 1999 年 6 月 29 日, 除了金融板块后,行业平均涨幅最大的是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电子和综合。实际上就是中国“科技股”所分布的行业。

政策影响——改善直接融资

“519 行情”带动了低迷的经济,有效地将社会储蓄转为长期投资,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在“519”行情中,2000 年的 IPO 数目创历年新高,该年数目达 133 家,募集金额高达 805.40 亿元。尽管“519”行情结束,市场进入熊市阶段,但 IPO 数目和 IPO 金额仅小幅回落,随市场逐渐回暖,2004 年 IPO 数目再次进入加速阶段,充分体现了“519行情”对社会主体融资的积极引导作用。

另外,在再融资规模及方式方面均取得突破。增发募集资金金额在 2000 年创阶段新高,规模达 55.76 亿元。2001年配股募集资金方式首次在 A 股市场推行,该年募集资金金额达 24.1亿元,尽管在接下来两年规模回落,但 2004年再创新高,达45亿元。2004年招商银行首次发行可转债,随可转债发行方式的施行,再融资方式得以进一步完善,积极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健全发展。

二、2004年—“国九条”奠定大牛市基础

宏观背景——股市被委以重任之因

在这样高资产投入带来高增长的的宏观背景下,2003 年股市表现出著名的“五朵金花”行情,即以钢铁、煤炭、电力、汽车与银行为主线的蓝筹股行情,值得一提的是 2003年 7 月,首家 QFII 正式进入 A 股市场,大举建仓钢铁、港口等大盘蓝筹,这与当时国内公募基金风格吻合,从而助力了“五朵金花”的蓝筹行情。

这样的行情持续到了2004年年初,事实上如果看上证指数的表现来看的话,2003 年全年并不如以上五个行业那么强势,而是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而市场全面上涨是自2003 年 11 月中旬至 2004 年 4 月初,上证指数从低点 1307 点开始持续上涨至 1783点,在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内上涨了 36.4%,市场上涨的原因一方面依然延续重工业经济持续扩张带来股票市场相关行业的上涨的逻辑,另一方面在于随着行情的演绎机构投资者不断跑步入场,而 1 月 31 日在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史称“国九条”)后,继续刺激市场上涨。

我们说1999 年《六项建议》是在内外交困、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提出的,那么 2004 年,又为何在经济高速增长之时再次重视资本市场?2004年前后,我国社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新增人民币贷款 2004年占社融 79.2%,而 2002年占比甚至高达91.9%,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这样的直接融资占比在 2004 年仅 4%,其中股权融资 2.4%,债券融资 1.6%,而我们前文谈过,2004年前后经济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信贷、债券由于风险考核的原因投向往往是前文提到的“五朵金花”等领域,而彼时的股票市场行业结构又以周期、金融为主,这样一来能拿到融资的从成长型企业少之又少,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唯有寄托于股票市场,“国九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的。

政策出台——破局融资困境

我们分析了“国九条”提出的九个方面的重要纲领性意见

1.扩大直接融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

3.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

4.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继续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

5.积极稳妥 解决股权 分置问题

6.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7.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进一步完善再融资政策

8.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

2004 年一季度前宏观经济呈现出过热的状态,因此自 2004年2 季度开始,政府工作最大的重点就是遏制经济过热(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领域),这是当年 4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

在这样的定调之下,当前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严控过度投资、控制经济过热,如 3 月份发改委宣布原则上不在新批钢铁企业、不再审批电解铝项目、严格禁止新建水泥项目,4月份政治局会议要求统一思想、控制经济过热,同月央行、发改委、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降低风险,5 月发改委发布《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目录》(包括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同时货币政策层面,4月份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0 月份迎来 9 年首次加息,在这样的宏观和政策背景下,市场自2004 年4月初开始持续下跌。

国九条发布后一直到 2006 年 6 月前后,相关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其中重要的配套政策四大方向就是:鼓励合规资金入市、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发展健康的股票市场的前提,而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必须先解决流动性问题,因此便有了接下来两年大量针对性的政策落地。例如《基金法》、《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等出台 ,公募基金迎来了黄金三年 ,保险资金大量入市, 而后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长期以来的市场高估值基因,为后续大牛市夯实制度基础 ;中小板设立拓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发布奠定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基础。

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和经营质量,但是当时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政策导向机构资金入市,但市场依然对因改革带来的流动性冲击较为担忧,如 2005 年 3 月份两会前后,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有众多声音,由于担忧国有股流通带来的冲击,市场情绪十分低迷,市场也从 3 月前后 1300点左右持续下跌了三个月左右,到了 2005 年 年 6 月6 日,A 股见到了罕见的大底 998点!

总结而言,2005年是改革之年,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股票市场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内容加速了市场出清和见底,改革使得股票市场融资环境大大改善,也带来了新增机构投资者资金,基本制度改革也使得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上市公司基本面也得到了改善,摆脱了2005年之前“经济强,股市弱”的局面,可以说,没有 2004 年“国九条”这样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带来大量基础制度改革,就没有接下来3 年的政策友好期,进而可能也就没有 2007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

三、2014 年—“新国九条”和似曾相识的牛市

穿梭时间的轨迹来到了2014 年,当上一年创业板牛市仍让投资者不断回味之时,2014 年5 月 9 日,国务院印发了被称为“新国九条”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

1. 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2. 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3.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4.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5. 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

6. 规范发展债券市场

7. 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发展私募投资基金

8. 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9. 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10. 扩大资本市场开放

2014年被视为“改革元年”、“经济新常态”,由于前一年钱荒拉高无风险利率,2014 年初实体经济就面临全面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速从 20%下滑至 15.8%,人民币也经历了短暂的贬值,房价开始下跌,为了挽回经济下滑的颓势,全国多省份取消了限购央行也改变首套房认定标准,政府开始微刺激,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高铁军工、小微企业、农业来对冲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下滑,由于外汇占款的迅速减少和经济快速下滑,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冷热不均,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全年 GDP 增速 7.3%,较 2013 年下行幅度较高。

政策效果—新投资者规模迅速增长

2014 年《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 “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作为配套落地政策之一,当年四季度沪港通股票开始交易,海外增量资金开始入市,从数据上来看,沪股通开通后仅 3 个月,累计净买入资金就近 1000 亿人民币,也正是在这一年,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放行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股票,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于股票的市值从当年 2 月份左右的 3000 亿规模迅速增加至7 月份的 6000 亿左右的规模,夯实了市场底部,为 2015 年大牛市奠基。

政策效果—直接融资规模迅速增长

“新国九条”提出,要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发展私募投资基金”,2014 年到 2016 年,非金融企业通过股票融资规模迅速增长,2016 年破万亿。更重要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为众多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融资,一批有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不断壮大,客观上为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政策效果—并购重组规模迅速增长

“新国九条”提出,要“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2014 年 10 月,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提高并购重组审批效率是此次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进一步放松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在这样的政策催化下,2014 年全年 A 股并购规模首次破万亿,达到了 1.2 万亿,较 2013 年的 4639 亿大幅增加,2015年更是达到了 1.7 万亿,并购重组规模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有利于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成为了 2015 年大牛市的有力推手。

四、2019 年— 科创板、注册制奠定了大牛市基础

宏观背景—出口增速方面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和贸易摩擦

使得出口增速面临挑战。2018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韧性贡献较大,2018年中国出口金额累计增速达到 9.9%。但是伴随中美关系的长期反复性,叠加全球经济同步下行压力的制约,未来出口增速将面临较大压力。消费层面,增速持续回落。消费来源收入,收入主要来源企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回升均发生在企业盈利增速改善之后,目前来看,企业盈利增速快速下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面临巨大的挑战,虽然2018年推出了个人所得税改革,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行带来的可支配收入下行的局面。

融资背景——股权融资比例再次低迷

2018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占总社融规模的比例再次降到了2%以下,上次低于 2%还是 2013 年(1.28%),而恰好类似于2004 、2009 、2014年的信贷增速大幅回升情况,再次验证了牛市启动的基础。这次的时间也会再次验证之前的规律,投资就是发现规律,顺应规律,发现企业的内在价值,在绝对低估的时候果断买入,等待估值市场带给你的超额回报。

 

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麻烦,不在于它是一个理性的世界。也不是因为它是一个不理性的世界。最大的麻烦是它近乎理性却又不是非常理性。生活不是没有逻辑性的,却是逻辑家的陷阱。它看上去比实际更数学化且更有条理,其精确性是明显的,但是不精确性却被隐藏了起来。它的野性在伺机而动。

1997年苏州的房子拆迁了,他没有买房而是用拆迁款6万进入股市,在当时是可以买一套房的。

经过不懈的努力,18年后,这笔资金增值到了9万。这是他炒股水平提高了?NO,只不过是赶上了15年的一个牛市而已。

到现在有没有挣钱不知道,只知道十几张信用卡里套现的钱也投进了股市,300元都要向上大学的孩子借。和孩子一见面就大谈股市,说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好像少挣十几亿的样子。

就这样钱炒没了,媳妇也离婚了。孩子刚开始劝他别炒股,他是一副你不懂我懂的表情。到后来,只要孩子一劝他别炒股,他就暴跳如雷。孩子绝望了,甚至都想雇人把他打一顿,逼着他把股市里的钱取出来。

孩子看着父亲近乎疯狂的样子,不知道该怎么去劝,就把这个问题发到了知乎上。

知乎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这些人沉迷于股市,只是因为一个问题没搞清楚。

他们低估了炒股的门槛。

如果你沉迷炒股而无力自拔,请看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所著的《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

如果看不懂,就这智商,不要炒股了。如果看懂了,恭喜你,可以在股市里生存了。

股票投资,不是只看看上蹿下跳的k线就行了。需要很多的知识,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甚至文学和数学。看到这里,你觉得很难,很好,这本书就不需要看了,股票也不要买了,买指数基金是你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让你认清自己的智商,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否则,你只是赤手空拳,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去挑战机枪大炮。

各学科的知识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将各种知识融合贯通,以此做出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这就是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

股票市场就是盲人摸的“象”,各知识只是“象”的一部分,单一知识只能描述复杂的股票市场的某一方面。最好的经济学家不是最好的投资人就是这个道理。

文学

文学好像和炒股风马牛不相及,炒股难道还要看四大名著?

这里的文学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你必须要学会如何评价一本书,短时间要对这本书做出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学习的判断。对于公司的招股书、年报更需要短时间做出判断,一份年报按400页计算,4000家公司就有160万页,逐一阅读明显不现实,做出取舍是必须的。

阅读文学类的书籍,能增加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我们成为好的思想者。在成为成功投资者之前,我们先要成为好的思想者。

知名投资人唐朝,每月推荐阅读书目,其中有不少文学类的,这并不是因为无聊阅读的“闲书”。据其公众号所说,在唐朝期货爆仓的时候,是他老婆送了一套《林语堂全集》,助其重振旗鼓。

难理解的公司公告,经过唐朝的解读,能让人豁然开朗,人称“中翻中”,与其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投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和阅读能力相等,很难想象对于国家政策、公司公告不能读懂,而投资却做的很好。

巴菲特、芒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阅读,我们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不阅读,可乎?

阅读一本书,如果能让读者产生更广泛阅读冲动,这本书大概率是好书。阅读本书,我就有看《思考快与慢》的计划。反之,看了一本书,觉得只看这一本就够了,这本书很可能不是好书。初入股市的时候,我看了《短线是银》,书中以对话的形式讲解了选股的各种方法,当时感觉掌握了书中的技巧,股市赚钱犹如探囊取物,别的书籍根本不用去看。事实证明,《短线是银》就是个巨大的坑。

物理

对于有些学科,我们不必学到很精深的水平,只要掌握其中一些基本概念既可。

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牛顿提出的均衡理论,是指两种相对的作用力、力量或影响之间产生平衡的状态。

该理论被应用到社会学和经济学范畴。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分析均衡是如何影响公司的:“一家公司经过成长走向巅峰时期,之后可能进入停滞期或衰退期;处在转折点的时候公司的发展活力和衰退处在一个平衡或均衡的状态。”

这一论述,对我们分析公司也有帮助,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一家此前利润增长的公司转为利润0增长,此时,公司处于均衡状态。通过分析,公司以后年份有很大概率重拾增长,重新步入不均衡状态。那么,当前的均衡状态会是很好的机会。

也就是说,我们找到公司由均衡到不均衡的转折点,就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永远也达不到完美的均衡。均衡理论是理性的、机械式的,但是股票市场充满了非理性。

生物学

70年代,格雷厄姆提出的“低于净流动资产的2/3”买入原则,在当前市场已经不再适用,这并不是因为投资者变聪明了,都掌握了这种方法。而是因为股票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缓慢地永不停息地进化。想要在股票市场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圣杯”是徒劳的。

“公司、行业和经济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本质上它们一直在改变”,为了适应这种生态式的变化,个人投资者也要逐渐进化,从这一点来说,巴菲特、芒格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也一直在进步。

股票市场是如何进化的?

“在市场中,每个个体的预测模型要与其他所有人的模型竞争,胜利才能存活下来,而这个过程反馈结果导致一些模型被改变,一些模型消失了。”(P58)于是市场逐渐进化。

这不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吗?

那些沉迷股市而又不思进取的人,苦苦寻找一锤定音的选股技术,明显不适应逐步进化的市场环境。

但是市场上为什么还有大量的明显不适应股市的散户呢?

当一个成功的策略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直到这个策略占据了股票市场,于是市场的多样性消失了,股市也就崩溃了,市场重新恢复到多样性。就像生态链中,任一族群的数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该生态链就会崩溃,无论是羊还是狼。换言之,市场总会维持多样性。

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价值投资如此管用,为什么市场还存在有明显漏洞的技术分析。原因就在于股票市场是一个生态市场。

社会学

社会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如何行动的学科。目标是理解群体的行为。社会学还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诞生像物理学中牛顿一样的社会学家。

股票市场的所有参与者视为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产生的能量要强于所有个体简单叠加的能量之和,并且这个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市场高估后再高估,低估之后再低估,可以视为群体缺乏智慧而又能量强大的一个体现。

当市场明显低估之后,加杠杆抄底的行为不可取,就是因为群体的力量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就像牛顿所说:“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了解人类的疯狂。”

群体之所以缺乏智慧,就在于群体中的每个人互相影响,无法保持独立性。所以,在投资实践中,我们要独立思考,避免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游离于群体之外,心里会非常不舒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两类:基本面交易者和趋势交易者。大部分情况下,两种交易者相互作用,基本保持平衡。此时就像上节提到的,市场保持多样性。当市场产生泡沫,基本面交易者逐渐离场,趋势交易者增多,就像丹麦物理学家巴克做的沙堆比喻,沙尖越来越尖锐,直到沙堆崩溃。

当市场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市场将走向声音的反面。“赛道股”崩溃是这个原因,最近股票的大幅反弹也是这个原因。

从这方面来说,逆向投资是有效的投资策略。

心理学

这部分知识是最重要的。文章开头提到的实例,大部分原因是人的心理在作祟。

当你面对k线时,你根本不用想,脑子里会自动推测股票的后期走势,即使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徒劳的。好像人就是一台设定好程序的电脑,看到k线图,程序就开始自动运转。

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形成于史前,这种思维模式非常适合远古时代。在史前时代,那些发现模式的人更容易生存,比如原始人发现逆风的地方不利于狩猎。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为了模式思维的后代。

这种模式思维在中古世纪是非常有用的,现象必须得到解释,比如瘟疫是因为星象的原因,打雷打闪是雷公电母在施法。

在股市也一样,我们需要给出解释,今天为什么下跌或上涨。很多时候股市的波动只是无意义的市场噪音而已,但是生理机能让我们必须找到原因。

这种模式思维相当于思维捷径,让人们很容易得到结论,也就容易被误导、被操纵。

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请参考《穷查理宝典》和《思考快与慢》。

哲学

不同于科学,哲学不是寻求绝对的答案,这个特点和投资相近。

很多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半个哲学家。比如索罗斯,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学生,在进入投资界之前致力于成为哲学家。

量子力学非常难以理解,但是老师能够教授给我们这些知识。哲学就很难从一个人的思想转到另一个人的思想中。投资也类似,有些人就无法接受价值投资,即使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也无法说服某些人成为价值投资者。原因就在于,思想无法简单传递。

会计类的硬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而哲学是思想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当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经过提炼,产生哲学的思想。

哲学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你无法理解你认知外的世界。投资也一样,你无法赚取你认知外的利润。

成功的投资者能够抓住投资的本质,能够抓住一个公司的本质,否则长期投资岂不是个笑话?

数学

投资中使用的数学概念很多,现金流折现、概率论、均值回归等等。

“掷一次骰子得到数字6.直接算出的概率是六分之一,即概率为16%。假设你的朋友告诉你这是一个偶数。根据信的信息,你的概率变为三分之一,33%的机会。接着你的朋友加了一句,不是4.现在你的概率又变成二分之一,即猜中的机会为50%。”

在这个过程中,你做了一个贝叶斯分析。每一次新信息都影响了原来的概率。

贝叶斯分析也称为决策树,在股票投资中,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很广。假如,经过周密分析我们得出海天味业2023年营收增长10%的概率为80%,添加剂事件后,我们根据这新的条件,来决定是否调整概率。如果没有概率思维,只是简单的由看好直接调整为看空,明显不够合理。

在股市中,交易者容易被市场消息影响,经常处于极端情绪中,今天全面看好,明天有了利空消息,又全面看空。或者有了新的重要消息,我们还固执己见,不调整投资策略。这种两种情况都是缺少概率思维。

凯利公式也是重要的数学知识,用公式表示为2P-1=X。即2倍的成功概率减去1等于可以下注的资金比例。例如,成功的概率为55%,你应该动用资金的10%去下注。

单票满仓一只股票,是不符合凯利公式的。有些人抄大v作业,人家40%仓位,他单票满仓。套牢后,又去骂人。这样的人严重缺乏数学知识。

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均值回归。

姚明后代的身高不会更高,潘长江后代的身高不会更矮。后代的身高会逐渐向平均数逐渐靠拢,这就是均值回归。一棵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均值回归有两点难以掌握,一是回归均值并不是立即发生,在股市里,过高估值和过低估值会保持很长时间,远远超过我们的耐心和承受极限。二是均值会动态调整。70年代股市的估值均值和现在的肯定不同。

当股市因为经济不景气等原因越来越低迷的时候,均值回归告诉我们,情况不会越来越坏,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回归均值的。这个时间点,只有耐心的人才能等到。

小结

基因决定了我们天生的思维模型只有一两个。股票市场是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我们用有限的思维模型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不免捉襟见肘。有时候我们对了,自然信心十足。更多的时候,我们错了,往往会想,如果我的方法不对,为什么以前有盈利呢?当你对自己的方法产生怀疑时,老方法又盈利了。如此,自己陷入了矛盾之中。

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低估了市场的复杂程度。不掌握各学科有用的知识,就无法深刻理解股票市场,始终是在盲人摸象。

《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让我们明白投资股票的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越早明白现实的残酷,对于我们好处越多。沉迷股市的人,只是把希望寄托于希望本身。这本书能砸碎你简单天真的幻想,没有扎实广泛的知识,在股市生存,无异于痴人说梦。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炒股怎么注册和开户和西南证券app开户

下一篇:炒股送礼以及炒股时股票可以赠送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