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杨百万炒股软件和杨百万的炒股精髓

2024-02-16 15:49分类:止损技巧 阅读:

2021年6月13日,素有“中国股市第一股民”称号的杨百万去世了。相比于本名“杨怀定”,“杨百万”这个名字更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知。

就连人家自己印的名片,也写着“杨百万”这个名字,所以,咱的文章也管前辈叫“杨百万”。

杨百万去世时,享年71岁。就目前的人均寿命来说,71岁的年纪并不算大,着实遗憾杨。

杨百万从1988年开始,炒国库券。1990年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陆续成立,杨百万的财富积累过程,和我国股市的成长历程相吻合。

中国股市前进的车轮不会停止,资本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杨百万的炒股经验,对普通人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能从他的炒股经历学到什么?

一、不拒绝新生事物,有敏感性

搞第二职业这事儿,人家杨百万夫妻早在30多年前就做了。杨百万当时在一家公司做仓库保管员。他们两口子感觉这点工资不够花,于是就搞了第二职业,赚起了外快。

杨百万用来买国库券的2万块钱,就是两口子做第二职业攒下来的。要说现在不愿意只是拿死工资很常见,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想到去做第二职业?

辞职这招儿,人家杨百万也用过呢。现在辞职很普遍,几十年前敢辞职的有几个人?那个时候还是铁饭碗盛行呢,工作讲究的是从一而终。

可是人家杨百万敢辞职,敢把老板炒鱿鱼。据记载,也是因为在职场上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很委屈,所以果断辞职不干了,去一心一意找新的门路。

至于后来发现第一台车的车牌还可以卖,于是真的卖了,又重新去外地买了一个车牌,这一买一卖,车牌上又赚了17万;

后面还有,发现买的房子增值了,于是卖了又买。就是这么倒腾,看好哪个能挣钱,就动弹一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商机。这种本事可不是别人教出来的。

你看人家做过的这些事儿,做第二职业,裸辞、炒国库券、炒股票、买卖房子,哪一件不是时髦的?哪一件不是当时的新生事物?

二、注重合法合规挣钱

杨百万做国库券买卖的时候,因为属于是异地买卖,在全国各地倒腾,这买卖是不是合法的,他心里也没底儿。

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稀里糊涂地做下去,而是主动去律师事务所咨询,问人家,我这买卖到底是不是合法的?

把人家律所也问蒙圈了。毕竟这问题以前没人问过,他们也没研究过呢。当场给不了回复,在认真研究了之后,才回复他没毛病!这回人家杨百万踏实下来了,接着努力挣钱好了。

当杨百万挣到钱以后,没有等着税务部门去找他纳税,而是自己主动去咨询需不需要交税?换一个常人,如果税务不找,就不会主动去打听,哪个不知道不交税少交税省钱呢。

这就体现出来人格和修养问题。跟那些不择手段,偷税漏税的人相比,杨百万做得到不到位?

也充分说明不怕聪明,就怕不走正道儿。只有走正道儿,才能持久地挣钱。

三、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杨百万第一次炒国库券的时候,已经38岁了。在常人看来,35岁就是一道职业的分水岭。

要是35岁之前没有考上公务员,没有在职场上升迁,可能以后再办这些事就难了。

就理财来说,也同样适用。理财的年纪越早越好。但是杨百万,他是厚积薄发的好例子。

在38岁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可以说,他的本职工作和他发家致富的行业,差了十万八千里,跨度非常大。

他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财经知识,但是他能钻研,有热情。比如,在1988年,他发现各地的人民银行发行国库券,不能统一调剂,不同的人民银行,发行的国库券价格不一样。于是,他就想到了国库券异地买卖的思路。

杨百万第一次通过买卖国库券,赚到了800块钱,这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他对于财经资讯的热情非常高。当时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最主要的是报纸。杨百万订阅了几十种的报纸。

为了节省时间,他看报纸,从不看花边新闻,只看经济相关的新闻。咱再对比一下自己,下了班,玩手机的时候看的都是什么?

四、认真积攒第一桶金

不管什么时候,想要投资,必须先攒到第一桶金。当年,杨百万购买国库券的时候,自己手里已经有了2万块钱。

要是现在,2万块钱不算什么,在当时,30多年前,这也是一笔巨款。所以,想要做投资,必须要有启动资金,先积攒一部分基础资金。

很多人看不起银行存款,认为存款利率低。但是,理财资产的配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手里一分钱没有的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存钱才是王道。

如果杨百万没有那2万块钱,即使国库券的风口摆在他面前,他也没有钱去抓住这个机会。

五、善于钻研,善于总结

杨百万当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订了几十份报纸,挨着研究,每天就在这些报纸当中寻找信息。

他能够发现国库券这个好买卖,正是得益于每天大量翻阅报纸的缘故。

当他发现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的信息时,就连当地一家大银行的金融研究员都不知道呢。

那名研究员,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杨百万去咨询时,说国库券不可以自由买卖。看看人家杨百万通过报纸,却提前了解到了可买卖的信息。

当时看到这份报纸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杨百万就注意到了?说明他善于思考和总结。

现在很少有人看报纸,那是因为信息的获取方式太多了,电视、互联网、各种APP,海量的信息呈现在面前。

如果不去钻研,不去寻找对财富积累有用的信息,反而去消遣时间,那什么时候能做到百万第二呢?

现在很多人愿意刷短视频,里面有趣的内容非常多,让你看了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用来调节心情非常好,但是有什么用?对你的知识增长、对你的财富积累有帮助吗?

当年,杨百万为了寻找有用的信息,最常去的地方是上海图书馆。现在信息遍布手机,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地研读呢?

六、杨百万能吃苦,能挣辛苦钱

杨百万虽然是在资本市场上获利颇多,但是,他也确实付出了很多辛苦。

除了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报纸,从海量信息中筛出有用的信息,他还能吃生活的苦。

在他全国各地跑,倒腾国库券的时候,长途跋涉,坐火车来来去去。身上带着现金,路上又不敢大意,连睡一个好觉都很奢侈。

在他成名以后,还著书,讲学,这对于一个社会财经人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很多人炒股,只炒一时,看股市大盘上涨了,大家都去炒,他就去关心关心,等到大盘下跌,眼看挣钱没戏的时候,就又给放下了,从来不认真地去钻研。

而杨百万则一直没有放下老本行,活到老干到老,钻研到老。

最后,奉上杨百万的几句股市经典名言:“证券市场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炒股要有平常心,涨时不贪婪、跌时不恐惧”;“逃顶,晚一步不如早一步;抄底,早一步不如晚一步”。

这“一早一晚”,你看明白了吗?

 

6月14日,新华网发布了一条关于“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离世的新闻,一代传奇就此落幕,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也许很多人对于杨百万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对于所有股民来说,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杨百万是新中国证券史上的传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到百万富翁,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他曾靠2万本金炒到2000万,是名副其实的“股神”。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百万的传奇人生,致敬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股神”。动动您发财的小手指点赞关注,好运连连!

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杨百万绝对是那个最醒目的传奇,他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从他的传奇人生里,人们就能够看到我国股民群体的成长历程。

以下这些事迹,杨百万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从事国库券异地交易、到央行咨询证券、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聘请私人律师、主动到税务局咨询交税政策、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作为个人被聘为教授等等。

他的故事先后被《时代周刊》等多家国外媒体争相报道,成为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股市里纵横数十年的他,不仅为股民们总结出了一套宝贵的实战经验,先后出版了好几本书,还开发出了一套能够体现自己数十年炒股心得的独家软件,为更多股民提供服务。那么,他是如何成为“股神”的呢?

其实,与很多成功企业家一样,杨百万的成功也源自于“穷则思变”。在踏足证券市场之前,他还只是上海铁合金厂一名小小的仓库保管员,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是杨怀新。由于生活并不富裕,他就与妻子悄悄地做起了副业,闲暇之余,杨怀新也会做一些推销的工作,二人把挣来的钱都存了下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万元户还十分罕见,但杨怀新夫妇那会儿就已经手握将近3万元的存款。于是,在厂子里面,杨怀新出手就大方了起来。他经常请其他工人抽烟,每次一带就是好几条烟,这样的阔绰行为自然引起了工厂保卫科的注意。

后来,工厂发生了一起仓库盗窃事件,于是,作为仓库保管员的杨怀新就变成监守自盗的“怀疑对象”。虽然,后来事情查清楚之后就还了他清白,但这件事却深深地伤害到了杨怀新的自尊心。

于是,在那个人人都想往国营大工厂钻的80年代,杨怀新却果断地提出了辞职。辞职以后,他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给别人打工了,于是,他就开始研究致富之道。

于是,他一头钻进了图书馆,开始大量地阅读报刊,希望从上面找到一点致富的信息。在那个互联网并不盛行的年代里,想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只能够通过在报纸上逐字逐句地阅读分析这种方式,事实上,杨怀新也确实这么做了。

他每天都会阅览26份报纸,每一板块每一条新闻,他都不放过。有一天,他终于在报纸上发现了一条非常简短的新闻,内容就是国内有7座城市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看到这条新闻以后,他一下就想了很多。

于是在1988年4月21日那天,他就用东拼西凑的2万元都买了国库券,当天下午,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行情,当他发现已经由他买时的104元涨到了112元时,他立马就把手头的国库券全部卖了出去,杨怀新用半天的时间就净赚了800元,这笔钱相当于他在工厂干整整两年的工资

初尝甜头的杨怀新喜不自胜,这次的成功狠狠地激发了他潜藏在心底的财富梦,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杨怀定。让我们为杨怀定的勇敢点个赞,非常感谢!

后来,采用“低吸高抛”这样的方式,杨怀定就将买卖国库券的业务逐渐拓展到了安徽、河南等多个地区,然后再把国库券不断地搬到上海。据悉,光合肥这座城市,杨怀定就去了近80次。

而且,由于当时的异地取款非常困难,所以,他每次都需要手提着好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辗转于两座城市之间,因为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所以杨怀定就专门雇佣了保镖保护自己,当时这件事还登上了报纸

就这样,早在1988年4月至1989年,杨怀定就赚到了100万,拥有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自此,“杨百万”就成了他在外的声名。

不过,一下赚到这么多钱,杨怀定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于是他就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需要交税一事。不过,因为国库券是免税的,所以他不仅不需要交税,还因主动报税的行为而受到了表扬。自此,杨怀定的心算是彻底踏实了下来。

不过,真正让杨怀定一炮走红的还是1993年的上证市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1989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放弃了国库券,开始接触股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股票市场,但杨怀定却直接凭借着电真空赚取了十倍的利润

在1993年的时候,股票市场已经吸引了众多的股民,那个时候,整个市场的气氛非常激烈,所有人都在等大盘涨到1800点,但杨怀定并不这么认为,在涨到1500点的时候,他就劝告其他股民及时收手,但无一人听进去他的话。

结果最终大盘不仅没有涨到1800点反而还直接暴跌到了1000点以下,股民们都叫苦不迭。而反观杨怀定,他在1500点的时候就把手里的股票全部抛售了出去,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从这以后,杨怀定的“股神”称号就在全国传开了

在2013年的时候,杨怀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已经从2万本金炒到了2000万。他如今的身价究竟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也许他已经变成了“杨千万”、“杨上亿”也说不定。不过,这些如今都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杨百万”这三个字已经不仅仅代表的是杨怀定这个人,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缩影。“杨百万”也不仅仅只是表示杨怀定个人的身价和财富,而是一个极具纪念性意义的“名词”。

回过头来分析杨怀定成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除了时代机遇之外,与他自身的努力也分不开。他曾在自己的书里写道,股市就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永远没有毕业生对于杨怀定而言,炒股并非一种职业,也早就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有要退休的打算

在他的晚年时光里,虽然一直行事低调,但他总会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为“散户”站岗放哨,他不仅将自己纵横股市数十年的宝贵经验写进书中,而且还多次在市场上宣传、培养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为股市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这位传奇人物已经悄然离世,但属于“中国第一股民”的传奇故事将会继续流传下去,他敢于“吃螃蟹”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小散投资者们

对于杨百万的传奇人生,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喜欢的话,就请点个赞吧,非常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炒股指标哪些比较好和炒股指标公式

下一篇:股票在线看盘 300076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