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与技巧_怎么买股票 - 股票学习网!

江淮城市群有哪些(江淮城市群最新消息)

2023-04-24 02:26分类:新股投资 阅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个奇迹。过去40年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了四倍,达到8.13亿。到2030年,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将会是中国人。一项重绘国家地图的新计划应运而生,意在促进特大城市群崛起。这些城市群以巨大的中心城市为依托,辐射周边几十个相对较小的城市。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高考地理中主要考查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条件和城市群病的成因和解决措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并解决现实城市问题。

城市群的含义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城市群简介

  城市群也称超级城市、巨城,由几个城市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城市化区域。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用地的比例越来越高,城市间的农田分界带日渐模糊,城市地域相互蔓延,甚至连成一片。 一个超级城市内,至少应居住2500万城市人口,过着现代域市方式的生活。子城之间的农村是巨城不可缺少的缓冲连接带,是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

2018年11月18日,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

世界城市群 

  1、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00万 又名波士华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以及200多个市镇。形如带状,长约1000KM,宽50~200KM,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占美国总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2.5%,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2、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 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6000万 位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里夫兰、匹兹堡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20多个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是北美重要的制造业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城市群。该地区的人口约为6000万,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3、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约2.2平方公里 人口:约7000万 又名东海道城市群。从东京湾的千叶开始,经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的长崎,呈条带状,从东北向西南延伸1000KM,占日本总面积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

  4、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65万 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由伦敦大城市经济圈、伯明翰城市经济圈、利物浦城市经济圈、曼彻斯特城市经济圈、利兹城市经济圈,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的18.4%,人口3665万,占总人口的62.7%该城市集中了英国经济总量的80%。

  5、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4600万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他们地跨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00万。其中,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有40座。

  6、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面积:约20.1平方公里 人口:约1.7亿 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全境和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市,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7亿。

  中国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包括26市,国土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

  3、京津冀城市群: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等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4、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由5省30座地级市所构成,具有高度紧密经济社会联系,总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位居全国第四位,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5、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大城市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占地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排居第五位。

  6、成渝城市群:位于四川盆地,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省,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

  7、哈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8、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等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9、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是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10、海峡西岸城市群:又名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5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共计20个地级市所组成的国家级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11、北部湾城市群:是2017年1月20日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

  12、关中城市群:是指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宝鸡为副中心的城市群,该区域为陕西人口最密集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城市群的形成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

城市群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未来2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城市群的范围。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国家战略,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的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群的应用

  城市群,即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者超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建立共同的协调机构,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实现区域内共同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情况,按其经济政策一体化发展情况,大体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四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或经济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

通过对各城市群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分布、政策体系、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点研究,根据区域发展理论进行研究,对城市群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城市群病的根源

  根源之一:人口增长过快。

根源之二:交通拥堵。

根源之三:从资源能源看,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状况决定无法承载过多功能和产业。

根源之四:从环境看,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远未达到国家新标准,PM2.5污染治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城市群病的建议

  1、首先需要解决深层次认识问题。深刻认识城市群、都市圈比小城镇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能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符合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小城镇化模式导致人地分离供求错配、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不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人的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资源浪费、内需不振、区域分割等。

2、尽快改变“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战略。小城镇模式本质是采用行政手段固化人口、土地、技术、金融等要素流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资,违背市场化改革方向,固化社会阶层流动,本质是计划经济思路。确立城市群模式,需要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要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社保跨区域联接流动,户籍制度改革,跨省换地等。

  3、大力实施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加大建设用地供应,人口流出的区域要减少土地供应。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4、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促进职住平衡。推进新增人口向新城集聚,并积极在新城布局相应产业,包括向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5、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尤其在城市群都市圈。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6、改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增强城市活力。改变人口总量调控目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徙政策,吸引区外年轻人口。

 

国家级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安徽占几个

恭喜蚌埠进入国家级长江中游城市,全国仅5个。和区域性江淮城市群,期许蚌埠早日崛起!

我国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已进入编制阶段,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消息一经披露即引发持续关注!

1.与安徽省有关↓

蚌埠在这些城市群中

国家级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淮南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共9个):

江淮城市群: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六安、池州

2.安徽省将左右逢源

一目七连十二射 速度就是快!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安徽、江西、广东、陕西、宁夏同时身处2个以上的城市群,其中,安徽更是跨了3个城市群,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江淮城市群,可以称得上“左右逢源”。

据悉,部分城市群已开始进行相关一体化尝试。京津冀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近日已完成,或于本月底正式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近日再度抱团,共同签署《合肥纲要》。

恭喜蚌埠已正式进入国家级长江中游城市群!

也恭喜其他城市群当中的小伙伴们!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在以上城市群当中?

未来我们都要棒棒哒!为自己加油吧!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沿江11省市密集出台新发展政策措施

编者按: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擘画发展新坐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今日起,本报推出“长江日记”专栏,安排记者顺江而行,深入沿江省市采访调研,讲述长江新故事、探寻长江新变化,展现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实践。

两万多株中山杉下水流回环,鱼儿在追逐跳跃,机敏的冠狗鸟寻觅着虫虾……走在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的步道上,这一独特的“水上森林”令人叹为观止。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滇池的支流,捞鱼河地区的水环境治理,见证了滇池水质由劣Ⅴ类到Ⅴ类、今年上半年又上升为Ⅳ类的艰难历程。历经20多年、投资约600亿元,滇池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善,成为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缩影。如今,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在中央新的决策部署和发展战略引领下,正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连日来,在中宣部组织的长江经济带重大主题采访活动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和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沿江11省市呈现“以带串群”的发展新格局,其中五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正在按中央新发展理念重构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笔下的长江,在高山峡谷间喷涌而出、生机勃勃。而今,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的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等五个城市群,集聚了全国40%的人口、经济产值和进出口总额,更加生机盎然。

今年一季度,全国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8%,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占有6席,分别是贵州、云南、江西、四川、安徽、湖南。近两年来,长江经济带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引擎作用明显。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其中,长三角发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渝城市群则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与纽带;江淮城市群力争建成国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则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转型升级。继2016年1月在长江上游重庆召开座谈会后,今年4月26日中央在武汉再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进一步厘清。其中特别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多位权威专家和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转型“突围”,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路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最新决策部署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和沿江省市密集出台新政,一系列制度设计开始向“深水区”发力:财政部发文要求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沿江各省省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正研究建立;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征求沿江省市和相关部门意见,正在抓紧修改完善;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等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提前半年完成了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

“没有发展重化工,经济总量不算大,但我们的旅游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在“长江第一湾”云南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表示,今年以来,丽江市将生态保护前置到售票端,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分别实施“限流”措施,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具综合优势的经济带、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智力带,需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划,长江经济带正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进而承建覆盖长江经济带全域的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城市群正呈现“大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上游,四川、重庆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中游,赣湘鄂三省政府签署宣言,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和科学利用;下游,《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明确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2018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出。

长江经济带规模和潜力巨大,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接长一些“短板”。成长春等专家分析认为,从区域总体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占较大比重,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有待培育,新旧动能转换尚须加力。

多位专家和沿江省市同志建议,在产业创新发展上,应首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与地方保护主义,构建统一大市场。成长春说,加快互联互通,发展江海联运,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长江经济带内产业有序转移、产业链对接,支持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的方式,形成分工有序、合作充分和竞争公平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以此提高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发区域内生发展活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专家赵吉表示,下一步要通过中央领导小组的推动,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发挥“穿针引线”的重要功能,并依托市场机制推进绿色、协调与高质量发展,让长江“金腰带”更加熠熠生辉。(记者 宋振远 向家莹)

 

2015年1月14日,按照最新城市群编制方案,中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基础上增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由3个扩至5个。最近,国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发展)特大建设项目已正式批复。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武汉、长沙、南昌)”或“中四角(加合肥)”,是以中国第五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武广高铁(北段)、浙赣线(沪昆高铁东段)、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武汉距长沙300公里,距南昌260公里,距合肥320公里。

长江中游城市群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人口1.6亿,经济总量7.5万亿人民币(2012年),包括众多国际机场和高铁站、重点大学(光“985工程”院校就有6个——武大、华中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再加中国科大;“211工程”院校就更多了)和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经济集团(如武汉钢铁、第二汽车、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南方动力等)、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和文化名城。

好家伙,这么庞大的地区、这么众多的人口、这么强盛的经济实力,就是放眼全中国乃至全球,能比的也不多啰。

其中,该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宜荆城市带(宜昌、荆州、枝江、三峡);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湘乡、娄底);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其瓷器china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哟】、萍乡、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及江淮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坦的地势相比,“中三角”间山水相阻、地形复杂,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也远远超过环渤海、成渝两区。也就是说,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世界最大城市群,超过日本东京-横滨-横须贺、日本神户-大阪-京都、美国纽约-费城-波士顿、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圣多斯、印度德里-新德里-亚格拉、德国科隆-杜瑟尔多夫-多特蒙德-埃森、德国法兰克福-美因兹-曼海姆-威斯巴登、意大利都灵-米兰-热那亚等等世界各国大城市群。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城的合作发展,将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与前途更明朗。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具有优越区位条件、交通发达、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弱弱地告诉大家一声,小编老家也在这个“世界最大城市群”里头哟。

 

https://www.haomiwo.com

上一篇:获利盘100%怎么分析后市(获利盘)

下一篇:600120浙江东方股票(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